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人的本性(杨绛:人的本性是什么)

人性(江洋:什么是人性)

文与

人性是指全人类共有的、全人类独有的自然。猫是猫,狗是狗,牛是牛,狼是狼,人应该是人。人性是全人类共有的,也是全人类独有的。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卑微还是聪明还是愚蠢,只要人不是动物,都具有相同的人性。

人性是什么?首先,“贪食”不就是人的本性吗?“颜色”这个词显然指的是人而不是动物。因为动物叫“ *** ”,不是“好色”。

每个人都有身体,如果他有身体,他就和其他动物一样是动物。但是人的动物性不同于其他动物。动物在季节里 *** , *** 是为了繁殖后代。人类好色,不分季节,永不满足。三宫六院的皇帝也自称“我好色”。动物捕食只是为了吃饱,它们捕食是为了保命。人的胃口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享受。人不仅要吃饱,还要讲究吃好。孔子不是说过“吃不厌,吃不厌”吗?食色,人的大欲,但人的大欲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后代的生存,更是为了享受。

其次,精神良知。动物的填充不仅有食欲和 *** 。所有的动物和动物都有知识,甚至昆虫和蚂蚁,例如,蚂蚁筑巢,蜜蜂酿蜜,喜鹊筑巢,狗看门,忠于主人。当人有了好的知识和能力,就会超越动物,昆虫,蚂蚁,而不会输。

我国孔孟之道,主张人性本善。孟子说:“人之所以有能力而不学,是因为有能力。不在乎就有良心。”纸条上写着,“好人天生就是好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人为的,它天生就是好的。

注释的解释不像《孟子·告白》那一章那么具体。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尊重之心和是非之心。人是有同情心的。耻、敬、是非是指人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这不是添加的,是原来的。

接下来,孟子引用了《诗经》中的文章:“人生而为人爱,物有其规,民以忠易,故为德。”孔子称赞这首诗:“诗人知道吗?......人之恪守义也(即此德乃人之本性所固有),故善为一德之友友资源网(即故爱此德)。”孟子以下把恻隐之心、羞耻之心、邪恶之心等“仁义”称为“良知”,但当它消失时,“谁让良知去了……那就离反对动物不远了。”子曰:“操则存;如果你放弃,你就会死……”注:如果你操,你会在这里;如果你放弃了,你就输了。

从孔孟学说中可以看出,人类不仅有良好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超越动物,有良知。它意味着同情,羞耻和邪恶,等等。人性中有一颗仁义礼智等道德之心,叫做良知。如果你不能保持你的良心,让它消失,你会像一个动物。

西方人把“好的知识和能力”称为本能或本性或天性,“良知”也称为“道德心”。也就是说,每个人生来就知道是非善恶等道德价值或标准,并在良心的监督下,自然而然地追求真理和完美,努力按照良心的道德标准行事。不做该做的事,或者做不该做的事,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有负罪感。

我觉得这一堆解释不算太啰嗦,我就试着用一个中外词汇交融,通俗易懂的词来概括上面这一堆解释。所有的动物都有很好的知识和能力。我称之为“灵性,良心”是因为人的好知识不同于动物的,朋友的资源 *** 超越动物的。“灵性”是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知”是鼓励和促使人们遵守上述道德标准的道德之心。“精神良知”并存,兼具“知”与“行”。

以下我就用“精神良心”来代表人的好知识好能力,不要用引号。这是人类共同而独特的天性。每个人,无论贫富,卑微或无知,都有一颗精神上的良心。

一个穷人,人品从来不输给富人。蠢人不输给聪明人。他们也知道对错,知道什么对自己好。我认识几个对钱漠不关心的人,因为他们不拿别人的东西。都是极度贫困,没有知识。为了利益而作恶的智者比愚者多。按照农村人的说法,山民是最淳朴善良的。乡村和山区的人没有受过特殊教育,但他们的本性没有被玷污。他们认为越奸诈的人,内心越黑暗,越骄傲。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人都有精神良知,无论贫穷、自卑、智慧、愚蠢。我不妨举一两个我自己经历的例子。

我家曾经收留过一男一女智障,都是老家人,没有名字。我妈给男的取名阿福,我们姐给女的取名阿玲。傅大约十四五岁,看上去像个八九岁的孩子。他不得不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给母亲。我妈妈总是说阿尔弗雷德很有良心。

门房有一套小型木工工具。傅不是教的,他会找一些木板,锯,刨,做成各种盒子,比猴子聪明多了。后来他攒了点钱,被骗走了我的房子。他后悔了,得了神经病,证明他有精神良知。

凌比阿尔弗雷德笨得多。他只能数到二。她在睡梦中压死了之一个胎儿,气得公婆和老公见了就打。她觉得自己活该挨打,没有怨言。她对家务一无所知。我的女仆一个一个教她。她乖乖的学,渐渐的能从二数到五,数到六,数到七,也学会了很多家务。两年后,她老公来接她,她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如果是动物,打它的人不会开心。她有精神良知。

阿福和阿玲都是傻子中的傻子,但毕竟是人,不是牲畜。这两个例子只说明了愚中之愚,也说明了人性。凌比阿福笨,接近家畜,比聪明的猫狗差,但终究是人。

很多聪明的父母会生出没有智力的痴呆孩子;非常聪明的姐妹兄弟之间,会有一种痴呆。这是父母最担心的事情。我认识几个有痴呆孩子的母亲。社会上有收养痴呆的机构。一个生了痴呆儿子的妈妈跟我说:“送他去,他也会舍不得离开我妈妈的。但是他会把自己的屎放进嘴里吃。我实在受不了了,只好硬着心肠送他走。”

另一个生了痴呆儿子的妈妈,不忍心把痴呆儿子送到专门治疗痴呆的地方。她只把他寄养在乡下的亲戚家,有些亲戚呆在家里。这种孩子只能活到八九岁左右,然后死去。父母活着难过,死了也难过,因为毕竟是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虽然是人形,却是不成熟的人,相当于半成品。我们不能指望他们是精神上的。他们中有些人已经长大了。我见过他们中的两个,但他们彼此不熟悉。好像和阿福阿玲差不多。他们善良,对家人友好,对外人无害,或多或少有些聪明。在人和牲畜的分界线上,肯定有混淆的地方吧?

我们也常说猫狗之类的动物很有灵性,很有良心。但动物的灵性,始终属于它的本性,也受到它本性的限制。我见过一只特灵狗,是我大学时候一个老师的伴侣。它一听到主人的哨声,就会冲向主人。有一次,这个老师和十几个同事一起出差。他一离开苏州,就急病而死。那天晚上狗嚎叫起来,像哭声一样刺耳。人们说这只狗哭了,它会杀了人。当时老师去世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那只狗哭了一夜,一滴水也喝不到。没几天就饿死了。

每个人都想知道,“这只狗知道它的主人死了吗?”多忠诚的狗啊!但对主人忠诚是狗的天然资源 *** ,俗称“犬马之忠”。关于狗救星的传说很多,某处有“义狗葬”。小说里都有。但埋葬狗的是人,不是狗;叫“犬马之忠”的也是人,不是狗。狗的嗅觉比人好,能做人类做不到的事,但狗只是人类饲养和使用的家畜。

我们会惊讶于有人没良心,说“这家伙良心被狼吃了!”小时候,妈妈会骂我们的孩子“没有灵性!绿肚皮猴子!”这一切都表明,有灵性和良知是人类独有的、普遍共有的天性。每个人,除了轻微的痴呆,他的下属虽然笨,但都有这种天性。

每个人都有双重性。

它是人的灵魂和肉体的结合体,有各自的性质。“食欲”是人的本性,精神良知也是。这两种性质是矛盾的,不相容的。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看到这两种不相容的性质。

只要给宝宝喂了足够的奶,尿了尿,换上干净的尿布,它就会心满意足地躺在床上,啃它的拳头或脚趾,自言自语,或者和旁边的亲人说话,尽管没人听得懂它在说什么。婴儿只是一个群体和爱。出生的婴儿还不会笑,但会在梦里笑。法国人称之为“天使的微笑”。大部分妈妈都看过。那是难以形容的安静和甜蜜。婴儿以后可以笑,但不能笑出“天使的微笑”。但是婴儿的微笑总是可爱和快乐的。宝宝逐渐长大,能理解大人的赞许,也会通过打手势来表现自己的喜悦;如果你听到大人骂你,你会哭,或者你会忍住不哭,瘪着嘴来表达你的委屈或者无奈。

一岁左右,都懂事了,不会说,还会比划手势。会说话就给父母和其他亲戚打 *** 。这个时候你就什么都懂了,什么都学了。小娃娃让人觉得他有精神良知。他知善恶,知是非,是善的。他们没有一个代表个人意识的“自我”。

小娃娃不叫自己“我”。大人骂他,如“宝贝”、“娃娃”、“毛毛”、“臭”,还要加一个“好”;虽然现在还不会说“可爱”这个词,但是咬着舌头就该叫自己“可爱”了。我认识的亲戚朋友不知道有多少娃娃喜欢“好宝贝”或者“好毛毛”。

有人说好不是天生的,是我妈教我的。怎么教小娃娃?无非是说:孩子要乖,要听话。他们认为这样很好。小娃娃要求好东西。当他们长大后,他们知道如何固执。长大后有逆反心理。天真未割的婴儿,就是所谓的“纯洁的孩子”——“那些成年人,那些没有失去纯洁心灵的人”。婴儿是善良的。有没有凶猛的宝宝?婴儿并不凶残,只是婴儿期很短,纯真的心很快就会消失。

孩子长大了,调皮了。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他们的个性和食欲都增强了。当孩子们能吃蛋糕时,他们很贪婪,喜欢什么就吃什么。心地善良,愿意听大人劝阻,倔强,会哭,会争食。父母常常出于怜悯而纵容孩子。孩子吃伤了肚子,肚子疼,就得吃苦药。吃药让人心疼。聪明的孩子或者好的孩子都会记住,并且愿意服从和约束自己。胃口大又任性的孩子,不得不被大人藏起来。

一般孩子,越大越贪吃,越自私,即使自己吃也不让别人吃。但是两三岁还是孩子最可爱的时期,四五岁就讨厌了。我们老家有句老话:“三克气(可爱),四有趣,五讨厌,六滞气(讨厌),七八岁,两岁——或者七八岁,猫狗讨厌。”这是一个错误的时代。到处都有类似的老话,因为这是普遍情况,孩子越大越讨厌。为什么?

孩子的身体正在逐渐发育。虽然还远未成熟,但已经可以独立行动,跑,跳,跑,跳。这期间,孩子的“自我”就浮现出来了。当孩子开始调皮的时候,他还是觉得自己应该调皮;人家说他不好,他还是觉得没意思或者有负罪感。而新出现的“我”自我感觉良好,只想突出自己。《人来疯了》不就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吗?

孩子争强好胜,爱炫耀,爱吹牛,爱撒谎。小孩子贪吃,抢,偷,打骂,欺负弱小。

孩子五六岁,早熟,欲望正在觉醒。你的欲望越多,你身体的 *** 就越强。西方人说人有七宗罪:骄傲、贪婪、 *** 、愤怒、暴食、嫉妒、懒惰。这七恶也包括佛教徒所说的贪、嗔、痴。所有这些罪恶都根源于人类的血肉。孩子开始有了“我”,各种罪恶都有了征兆。

傲慢和竞争导致骄傲。想要你想要的,不管你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都是贪婪。邪是佛教所谓的“六欲”,指的是面部表情、体态优美、笑容迷人、皮肤细腻光滑等诱人的情欲。传说小和尚之一次跟着老和尚下山,看到一个女人,问是什么。老和尚说,这是老虎,它要吃人。但小和尚上山后,除了老虎,什么都不想。“萨米斯虎”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当你的欲望受阻时,你不会生气或怨恨吗?不用说,哪个健康的孩子不贪吃?嫉妒是很自然的。如果我不如别人,我就嫉妒他。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要自己的努力。当一个人放松时,他就会变得懒惰。

每一个罪都会导致另一个或更多的罪。比如我骄傲,就不允许别人比我强;我打不过他,所以羡慕他。羡慕,嫉妒,自己也难受。一旦看到自己羡慕的人的不幸,就忍不住幸灾乐祸。如果你恨他,你想伤害他;如果你想伤害别人,你会不择手段。这样一系列的邪念,就会产生各种邪念。比如你贪懒,就会充满温情和情欲。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说是“万恶之源,皆备于我”。

这里就说说荀子的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好人是假的。按荀子《性恶论》:“不能学,不能事,而在人之手者,谓之性也。能学能做的,叫假。”

之一句话说明“性”不是学来的,而是天生的。这可以说明,婴儿是有精神良知的,是婴儿的天性,是天生的。第二句话说明人是可以学习的,而且学得很好,这是假的。“伪”是指人为的,不是虚伪。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好人。这也是事实。然而,生命之初的本性是好的;人的自卑,是宝宝失去纯真的心之后,身体里逐渐发展出来的自卑。当他说人性本恶时,他忽略了婴儿阶段。忽略了最初的婴儿阶段,他否定了人性,也否定了自己的肯定“什么不能学,什么不能做,全靠人,这就是性”(也就是说性是天生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我们已经肯定的。如果你本性邪恶,你无法改变它。人的本性本来是好的,但是经过发展,他的本性变坏了。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提高的。如果本性是邪恶的,那是无法改变的。

我曾经读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英国人驯养了一只小老虎。被养大后,老虎依然像猫和狗一样跟着他,和他很亲密。有一次,在他熟睡的时候,老虎舔了舔他的手以示爱意。舔它,舔它,它在流血。老虎把它舔得鲜血直流,它的本性就爆发了。它咬了他的手并吃掉了它。“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错。能够靠人力改造自己,也说明人性本善,只有这样才能改得好。荀子的性恶论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但他说“好人是假的”,只有承认人性本善,才能学好;否则,荀子将很难自圆其说。

一般五六岁的孩子上幼儿园班。家里有家长,学校有老师,学生之间互相竞争,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学校努力成为好学生。孩子九岁十岁会慢慢好起来。

孩子自己会照顾好自己。比如孩子怕苦药怕打针。但是他们很精神,很讲道理。如果告诉他们必须吃药打针的真相,有些孩子可以吃药,忍受痛苦。即使他们噙着眼泪,撇着小嘴哭,也能在大人的鼓励下说出“不痛不痛不害怕”。虽然有些孩子事先跟他讲明了道理,但事情到了尾声,还是哭着不肯承担。成年人不得不抓着胳膊打针,捏着鼻子拿药。因为性格不同,孩子的克制技巧也不同。

孩子在家受管教,在学校受老师同学影响,有精神良知,能控制自己。之前他们纵容养成的各种坏习惯都会得到改善。这个孩子如果不守规矩,或者被亲戚纵容,就会变成坏孩子。坏孩子多是十六七岁的未成年人。一是逃学,交坏朋友,结伙,打架闹事,无所不为,成为不守规矩的坏孩子。这就是所谓的“性相近,取长补短”。

“不管你是不教,还是纵容,你让未成年的年轻人变成了坏人。如果他有意识,他还能做个好人;但是,比起那些只以诺诺为导向的人,迷路会更好,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方人也说:“当浪子回家时,他应该杀了那头肥牛犒劳自己。”。这是一个人的精神良知,战胜了自己的私欲。

人,一方面有精神良知,一方面有血肉之躯。良心属于灵魂,“贪食”属于肉体,灵魂和肉体是不和谐的。

不和谐的党派必然会产生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就有胜利和失败。要么胜利者消灭对方,要么征服对方,形成一个统一体。斗争可以继续,但矛盾必须统一。“我”统一后,是什么样子的?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怎么打,怎么统一,值得设立专题,认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