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摩托罗拉为什么会衰落(华为差点被卖给摩托罗拉)

有一个老故事是关于华为以近100亿美元“出售”前手机巨头摩托罗拉。有传言称,2003年,华为与美国电信公司摩托罗拉达成协议,计划以75亿美元收购华为。最近,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披露了这笔交易的更多细节。智讯还结合当时的一些行业背景资料和第三方消息,梳理了这一事件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冬天”的华为

在移动 *** 技术1G发明的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华为技术公司正式成立。20世纪最后十年,华为的业务范围基本上是在中国拓展固定 *** 的交换业务。这是一个努力工作的时期,也是一个迎头赶上的时期。在这个时代,华为并没有成为国外移动通信设备厂商的真正对手,但却是通信市场的快攻手。

1994年,中国开始了2G *** 的建设。2G *** 技术抛弃了过去的模拟技术,采用了数字技术。在此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采用的主要通信方式是G ***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这个时代,华为在国内主要做交换机业务,市场主要在农村。不过从1996年开始,华为也开始了G *** 样机的开发。

1997年,G *** 样机开发完成,之一部G *** *** 开通。华为还打出了“中国自己的G *** ”的口号。

2000年,华为产品的主要规格基本向西方厂商看齐。与此同时,华为也开始了国际化的商业尝试。从2000年开始,华为的G *** 逐渐在缅甸、老挝、泰国、中东非洲等亚太市场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为G *** 产品的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华为引以为傲的欧洲业务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然而,2000年底,华为创始人任郑飞先生写了《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写完后,发布时间移到了2001年。

虽然2000年是华为高速发展的时候,但外界认为写华为的冬天是任和华为的危机意识。但华为后来遇到的诸多挫折,确实让华为一度陷入“寒冬”。

战略误判,错失多次机会

1997年,杭州余杭邮政局局长徐福新在日本考察时发现了小灵通技术。他以为带回国会受欢迎。回国后,领导们也很感兴趣。

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的中文意思是低功率移动 *** 系统。它采用微蜂窝技术,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将用户终端(即无线本地 *** )以无线方式接入本地 *** 网,使传统的固定 *** 不再固定在某个位置,可以在无线 *** 覆盖范围内自由使用。

小灵通系统中的终端产品是十几年前的小灵通。小灵通的优点是辐射低,环保,最重要的是资费和固定 *** 价格差不多。对于小灵通技术,当时中国通信设备大厂华为的高层也颇为兴奋。

但任的态度是:短期赚钱机会,华为是一个“为未来投资”的企业,宁死也不做过去的技术。的确,由于技术本身的落后,小灵通信号无法实现一定速度下的稳定通话。比如坐公交车时,由于穿越多个通信基站,通话随时可能被切断。尽管任郑飞的决定没有说服力,但华为当时放弃了小灵通业务。

虽然任亲自拒绝了小灵通技术,但UT斯达康很快就用小灵通取得了巨大成功。

ut斯达康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美国硅谷。2000年3月3日,UT斯达康有限公司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

2001年12月,UT斯达康实现年销售额6.27亿美元,员工总数2300人。2001年,PAS无线市话继续稳步增长。截至12月底,在中国20多个省份、200多个城市和城镇拥有超过300万用户。ut斯达康PAS“PHS”无线市话已成为知名的新兴通信产品。

2002年6月底,UT小灵通拥有901万用户,无论是小灵通 *** 设备还是手机终端都处于绝对垄断地位。2000-2002年三年间,由于小灵通的快速普及,UT斯达康公开披露的财报平均利润率为32.4%!

当时华为是在赌G *** 技术,这也是当时最主流的通信技术。1997年,华为制造了之一个G *** *** ,华为无线产品的R&D人员已经增加到500人。然而,华为真正的实验局直到1998年7月才在内蒙古东胜县开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11月中旬,终于通过了各路通信专家的鉴定会,拿到了可以全国出售的出生证和身份证,可以合法出售了。

虽然,在2000年,华为产品的主要规格基本向西方厂商看齐。但客观来说,华为产品的成熟度和西方厂商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并且由于无线产品占用场地的特点,在每个城市,一个运营商通常只选择1-2家设备商,即使选择了两家设备商,也仍然是按地理位置划线使用。所以从1994年到2000年,西部厂商在全国G *** *** 中还没有一个空白的地级市,甚至没有一个空白的县。

如果华为的设备要进去,只能把原来西方厂商的设备搬迁到其他地区使用,空留下一个地区使用华为的设备。所以直到2000年下半年,华为的基站系统还只是在中国中西部本地 *** 中屈指可数的个别县,真正进入的只有一个人口比较多的,那就是湖南娄底。

除了上面提到的产品推出的客观时间差,还有两个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一是西方厂商通过合资生产,成为国产设备;二是西方厂商吸取了交换机保持高价的教训,从竞争一开始就压低价格,以减少国内厂商的机会。

1998-1999年国内设备厂商逐渐开始参与设备招标后,西方厂商的价格开始快速下降。到1999年,每个用户的平均设备成本降低到4000元/用户。随着华为和中兴在各地参与更多的招标,国内G *** 价格进一步下降。西方厂商的目的是限制现有 *** 使用华为、中兴产品的规模,使设备慢慢成熟,成本难以降低。

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0年的三年间,西方厂商的国内G *** 价格下降了80%,可见之前的价格有多高。当然,这不仅仅是国内设备厂商的功劳。按照正常规律,随着采购量的增加,会把价格本身拉下来,但不会那么快。

由于种种战略失误,华为最终在G *** 业务上投入16亿,但在中国市场收获甚微,被迫转向海外。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3G WCDMA设备上。1998年,于华伟城东拉团队进行3G预研,投入40多亿元。2001年,产品被制造出来。然而,由于中国3G牌照迟迟不发放,华为的无线产品线亏损严重。

而且华为也错过了小灵通市场爆发的机会。2003年后,华为管理层决心纠正任的误判,进而进入小灵通市场。但是,“华为已经错过了发展小灵通的更佳时机。”

另外,当时任在做手机生意的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是激烈反对做手机生意的。

作为为运营商提供通信技术的设备服务商,任为了让运营商放心,承诺不进入通信消费品领域。这也延缓了华为进入手机研发领域。

2002年,在华为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一位员工提出,华为的3G设备只能卖一次,但消费者每年会换几部3G手机,中国有几亿手机消费者。华为应该尽快建立3G手机,否则将失去巨大的市场机会。

任听了这话,气愤地拍了一下桌子说:华为不做手机。已经决定了,还有谁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八道,谁就下岗!从此,做手机成了公司里的禁忌话题。

华为在小灵通业务和手机业务上的接连误判,以及在G *** 上的巨额投入和后续WCDMA业务在中国的缓慢进展,导致了华为在2002年的首次负增长。

危机来了

2000年左右,IT泡沫破裂,很多传统通信厂商日子不好过。大量欧美通信企业裁员、破产、倒闭,华为也经历了困境。好在华为的产品布局比较均衡,前进的步伐也比较稳健。当时受影响更大的通信厂商是朗讯、北电和阿尔卡特。

然而,李一男随后的“背叛”给了华为一个严重的挫折。

李一男15岁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27岁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他被认为是任郑飞的接班人。然而,2000年,他做了一件让人吃惊的事情:他从华为辞职了!

2000年,李一男带着华为股权结算和分红的1000多万元设备北上北京,创办了北京港湾 *** 有限公司,作为华为企业网产品的高级经销商开始了自己的路。当时,任在深圳五洲宾馆大摆宴席,召集华为所有“总监级”以上的高管,为“做点英雄的事”。对于一向低调的任来说,这是难得的。

2003年,港湾 *** 收入达到7亿元。此时,李一男不再只想做华为的高级经销商。他盯上了华为的通信业务,完全背离了他和华为的承诺,开始另起炉灶。此外,中国从R&D部门挖走了大量人才,并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这使得华为损失惨重。

同时,2003年初,华为和华为美国分公司被美国思科公司正式起诉,要求华为停止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思科指控华为抄袭思科IOS软件源代码、“命令行界面”和技术文档,侵犯了至少5项思科关于路由协议的专利。思科希望通过法律禁止的方式阻止华为继续侵犯其知识产权,并要求华为进行经济赔偿,弥补非法侵权给思科造成的损失。

思科起诉华为的原因是华为在2002年威胁了思科在美国的国内市场,一直被思科视为低端 *** 设备市场的强劲对手。同时,华为和思科在产品上的高度相似也促使思科下定决心采取法律行动。思科内部认为,华为造成的损失足够打一场官司的费用。于是,成立了专职团队“打击华为”,并与中国 *** 沟通,获得了 *** 对诉讼中立的承诺。

2003年6月7日,德克萨斯州马歇尔联邦法院发布初步禁令,命令华为停止使用思科提出的一些有争议的路由器软件源代码,包括操作界面和在线帮助及支持文档。虽然法院的禁令没有思科预期的那么多,但无疑支持了思科的诉讼立场。这也制约了华为后续在北美的业务发展。

可以说,在2000-2003年,华为因为之前的误判错过了市场机会,G *** /WCDMA业务投入很大,但是市场受阻。同时还遭遇了it泡沫的破灭,李一男的判决,思科的诉讼,可谓深陷泥潭,危机四伏。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华为为了缓解危机,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电源部门(安盛电气)出售给美国艾默生公司。

【/S2/】75亿美元“卖”摩托罗拉?

美国电信公司摩托罗拉,原本在90年代末占据全球无线通信设备市场25%以上的份额,但成本高昂。因此,它一直在寻找廉价的R&D和生产解决方案。2000年,华为与摩托罗拉开始合作,华为是其OEM供应商之一。

与此同时,2G时代的G *** 终于超越了以美国为代表的CDMA技术标准。在此期间,以欧洲为代表的技术标准超越了美国,这也使得摩托罗拉在美国的手机业务开始被诺基亚在欧洲超越。

随着2000年IT泡沫的爆发,从2000年5月到2001年7月10日,摩托的股价从60美元跌到16.75美元(2000年摩托罗拉只有1: 3的股份),市值下降了72%。2001年之一季度,摩托罗拉出现了16年来的首次亏损,亏损2.06亿美元。手机、半导体等业务全面萎缩,其中主营手机业务收入下降29%,市场份额仅剩13%。

2002年,摩托半导体部门首次跌出行业前十,占总销售额18%的DSP芯片业务亏损达1500万美元。

2003年,摩托罗拉股价跌破8美元,与2000年相比下跌约87%,而竞争对手诺基亚和高通的股价在4年内分别上涨了544%和1100%。

与此同时,摩托罗拉的合作伙伴华为也深陷泥潭。或许正是因为类似的困境,以及双方在电信和终端方面的互补性,双方在2003年就M&A问题进行了会谈。

就像上面这张历史性的照片一样,任穿着鲜艳的热带服装,2003年的这个早晨,他没有和朋友们在海南岛度假。照片中的另外三个人是时任摩托罗拉总裁的迈克·扎菲罗夫斯基(Mike Zafirovski)和负责中国业务的拉里·程(Larry Cheng)。还有随行的翻译(上图之一个)。

▲迈克·扎菲罗夫斯基

时任总裁Mike Zafirovski与华为创始人任在海南会面,达成收购协议,其中以75亿美元收购华为(另一种说法是只收购华为无线业务)。后续的尽职调查也进行得非常顺利,本次交易的架构经过了精心设计,确保不会与双方的监管机构发生冲突。任便差点答应了。

高层变动,交易取消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当时推动收购的摩托罗拉首席执行官克里斯·高尔文(Chris Galvin)因与董事会发生冲突而辞职。

▲克里斯·加尔文(小加尔文)

由于摩托罗拉的业务下滑和股价表现不佳,华尔街和投资者不断指责小卡尔文“没有制定出清晰的战略”,具有“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和袖手旁观的管理风格”。

当时,华尔街认为摩托罗拉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家族企业的第三代传人,小高尔文对摩托罗拉的个人感情使他无法对公司进行真正的根本性变革。比如,他公然违背董事会在剥离芯片业务和铱星项目上的功利主义意志。因此,在华尔街的压力下,董事会决定彻底结束高尔文家族对摩托车长达75年的统治。

2003年9月20日,在与董事会发生争执后,摩托罗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肖高尔文宣布,“虽然我取得了实际成果,但董事会和我对公司在当前复苏阶段的发展速度、战略和进度有不同看法。因此,现在是我把接力棒交给新领导人的时候了。”然后他离开了自己服务了36年,由爷爷奶奶创办的公司。

随后,摩托罗拉董事会从外部引进了Sun Microsystems前总裁埃德·詹德(Ed Zander)来接任这一职位。之前被许多公司内部人士看好的迈克·扎菲罗夫斯基(Mike Zafirovski)作为小卡尔文的嫡系被排除在CEO候选人之外(迈克·扎菲罗夫斯基于2005年1月离开摩托罗拉)。与华为的交易也缺乏强有力的推动者。

詹德上任后同意继续与华为就这笔交易进行谈判,但最终拒绝通过,因为董事会认为“收购华为这样一家不知名的外国公司的价格太贵,而且大部分都要用现金支付”。而且作为新上任的职业经理人,他也更注重短期利益和股市表现,所以最终终止了交易。

但詹德上任后,注重短期利益,于是开始向华为代工企业发送大量无线电信设备订单,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深陷泥潭的华为。

同时,华为拿到之一批摩托罗拉基站设计后,开始模仿并进一步完善研发。几年后,它开始在全球市场大规模取代摩托罗拉的设备,并进入欧洲和拉丁美洲市场。

2010年,摩托罗拉起诉华为,声称华为技术窃取了其商业秘密。这是摩托罗拉之一次攻击华为。2011年,华为还宣布将起诉摩托罗拉侵犯知识产权。

是华为的“幸运”还是摩托罗拉的“悲哀”?[/s2/]

21世纪初,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在全球市场上并驾齐驱,摩托罗拉在新兴的手机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在电信设备市场,摩托罗拉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当时以电信运营商提供设备起家的华为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电信设备商,2003年才开始做手机。

2003年交易失败后,华为和摩托罗拉开始走向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2010年,摩托罗拉的 *** 设备业务被电信设备供应商诺基亚西门子以12亿美元收购。2011年,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公司。2014年,谷歌将以29亿美元的低价将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出售给联想。今天,虽然摩托罗拉的品牌还在,但摩托罗拉在手机市场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

相比之下,华为的电信业务和手机业务则大踏步前进。

市场研究公司戴尔奥罗集团(Dell'Oro Group)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华为以28%的份额位居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之一。诺基亚以17%的份额紧随其后;爱立信以13.4%排名第三。

在刚刚起步的5G *** 设备市场,华为也是领头羊。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1月,华为已经赢得了超过30个5G合同(其中欧洲18个,中东9个,亚太地区3个),出货超过25000个5G基站。

此外,在智能手机市场,华为2018年手机出货量为2.53亿部,排名全球第三,接近第二的苹果。而且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华为的Mate系列和P系列也很成功。在刚刚结束的MWC2019展会上,华为推出了全球首款5G折叠手机,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展示了其强大的实力。

十几年过去了,到那时摩托罗拉和华为的命运擦肩而过,最后的结果却是如此,令人尴尬。

《金融时报》也感慨地说,可以想象,如果当初的交易达成,一定会改变电信业的历史进程,正如一位港方高管在评论这笔未完成的交易时所说:“我不知道最终是华为拯救摩托罗拉,还是摩托罗拉毁灭华为。”

可以想象,如果当初达成这笔交易,一定会改变电信业的历史进程。正如英国《金融时报》在评论这笔未完成的交易时引用一位香港高管的话说,“我不知道最终是华为会拯救摩托罗拉,还是摩托罗拉会摧毁华为。”

编辑:辛志勋-浪客剑

参考资料的主要来源如下:

1.商业周刊:摩托罗拉对迷失自我的自救

2.东方头条:《华为2G往事:国内市场没机会,从国外包抄》

3.行知互动:思科和华为:一场没有反省的“完美”诉讼

4.立世商业评论:“为什么华为做了很多战略误判,却最终挺过了灾难?》

5.鹰视点评:“比中国移动1G晚出生一年的华为,赢得了多次危机,“坚韧与智慧”将再次经受考验”

6.贺勋大师:“任郑飞的失误成就了神一样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