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种文体或作品类型的典型样本进行整理和归纳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参考范本,我们可以拓宽写作思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素养。
执教教师:xxx。
听课教师:xxx。
一、导入,复习检查:
齐读课题。
这些字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齐读。
一朵一颗满天真好晚上数着那里最喜欢。
3老师这有几个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谁来帮他们找到家?
朵只头颗。
一()白云一()小鸟。
一()珍珠一()头。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之一段。
1、鲜花和星星“我”最喜欢谁?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的之一小节,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出示:一边读一边想)。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出示这小节)。
指名读。
3、(1)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
你是通过哪些词看出鲜花很多?师相机在“满地、这里、那里、还”下面划线。
谁能读出鲜花的多?
放鲜花的课件,夏天到了,绿茵茵的草地上,盛开着朵朵鲜花,它美吗?谁想夸夸它?它美在哪里?指名说。
看着满地的鲜花,我真想。
【评:口语训练和想象力的丰富 *** 起来,有道理!】。
小朋友真会想,能不能把鲜花的美读出来呢?谁想读?
再出示这小节(指名读,评议。)。
【评:这一步前面应该再有一个自由练读,就扎实了。】。
(你读出了鲜花的美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鲜花更美了!)。
4(1)读了好多遍了,想不想把这美丽的诗句背下来呢?自己先练练。
指名背。(你背得真流利,如果能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2)谁能上讲台加上动作来背一背、演一演呢?(指名)(你真是一名出色的小演员!)。
(3)这么多人都想上台背诵啊?想背的小朋友一起来背吧!
【评:指导得法,读出了层次,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小朋友背得真棒,老师仿佛看到了夏天满地的鲜花,老师都陶醉了。
【评:总结学法,由扶到放。】。
谁来汇报你们交流的结果?
说明星星的多:划词:满天、这里一颗那里一颗、还多。
3、谁能读出星星的美、星星的多?(你真会读!你看,她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让星星更美了!)。
赛读,谁来跟他比比?你读出的星星也很美!
看着满天的星星,我真想。
【评:这时再来读读,然后背诵更扎实。事实上,下面的背诵孩子们开始不是很顺利。】。
三、背诵。
1、这么美丽的小诗你能完整地背出来吗?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自己先准备一下吧!(指名背)。
(你背得真有感情!谁来跟她比一比?你真是个出色的小演员!)。
2、师报幕。生齐背课文。(9班小朋友集体诗歌朗诵会就要开始啦!)。
四、拓展练习。
出示蝴蝶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老师非常喜欢这幅图画,所以仿照课文写了一首小诗。指名读。
我最喜欢。
天空中飞翔的蝴蝶:
这里一只,
那里一只,
真比海滩上的贝壳还多。
过渡:老师说的好吗?小朋友,只要你们留心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再发挥想象说一说,能说得比老师更好呢!
你会说吗?这里有一幅美丽的图片,请瞧!你能仿照着课文写一段小诗吗?
我最喜欢。
天空中飞翔的小鸟: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海鱼图】。
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4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五、指导写字。
聪明的小诗人,不仅诗作得好,老师相信你们字也一定会写好,我们来记几个字吧![。
朵最真。
1、写“朵”
(1)谁有好办法记住它?
在“朵”这个字里面隐藏着一个偏旁:几字头。
写这个字该注意什么?(几没有钩,木的一横很长。)。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2、写“真”
(1)怎样记这个字呢?
(2)在“真”这个字里面也隐藏着一个偏旁:十字头。
(3)写“真”时该注意什么?(真里面有三横)。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评课:
从教材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歌是首次给孩子们现代诗的形式;从字词训练的角度来看,这课侧重于“比”的内涵;从内容来看,这课以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形式告诉学生:鲜花和星星的多及美。
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不正体现出李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与精彩吗?同时,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更激励我们不断求索更科学、更适合孩子们的教学 *** 。
当然,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这里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教学虽然对个别句子的朗读指导较多,但是整首诗歌的朗读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与感知。而加上动作朗读、背诵就更需要读流利、读熟练了。当然,这节课在这一环节上有所疏忽可能是为了后面拓展部分时间的保证。但是显然,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真正地把“学生本位”的理念落到实处。如果把这首诗歌真正读通、读好、读透,我想可能拓展部分的练习学生对整首诗歌的创作会更贴切。
实际上,如果将划重点词这一步骤省略,以范读等方式直接指导朗读,可能既节省了时间,又轻易地降低了学生朗读的难度,岂不两全其美?要知道一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材的教学重点就是读书、写字呀!
师:今天呢,黄老师给一(1)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
生:机器人!
师:对了,是机器人!之一见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机器人想对我们大家说什么?好吗?
2、倾听机器人的“话”
生:欢迎!
师:好,那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贝贝的到来!
1、感知分类
师:学习之前,我们得先陪机器人贝贝买一些学习用具,听说啊,小鹿文具店里的文具挺多的,而且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先让我们和机器人贝贝一起逛逛小鹿文具店吧!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师:我们知道,小鹿文具店之所以整齐、美观,因为它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那么像小鹿文具店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做分类。(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类。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8页。
1、说一说
师:刚刚我们逛了小鹿文具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小熊文具店。
生:东西多、乱。
2、帮一帮
师引导学生把小熊文具店的文具归类。
师:那么在摆放这些文具之前,我们得先把这些文具归好类,现在请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筋想一想怎样分比较好呢?请一位同学来帮一帮小熊。
3、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互相交流是怎么样分的,体验分类的 *** 。
(3)汇报交流(每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请2—3组就行了)
(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启发学生:4辆车是同一类的。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同桌可进行相互交流,使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1、整理马大哈水果店
生:好(并说出原因)
师:真积极!那么下面请小朋友们再次开动你们的脑筋,用我们刚刚学的分类知识想一想,待会请你来回答。(指明一名学生)
总结出——相同的物品一起。
2、分小组,给平面图形归类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归类?
(总结出这些平面图形是按照形状分类)
3、整理学具盒
(2)汇报:你是怎样整理的?
(3)把学具有序地进行整理,放到学具盒里。
1、请生回答(表扬:你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孩子,希望大家都能向他学习)
生:对。
生:好。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和后面的老师们说再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使学生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积累领悟分类的含义。
整节课我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突出了我们数学的研究课题。如:完成教材第52页的“练一练”出示图片,板演这个环节中我把书中的图做成能活动的,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所以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分小组内同学的铅笔……。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 *** ,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这节课虽然经过了经心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在利用情境创设图时应该指导学生看图,找到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这节课中学生只能找到图中都有什么,不能感觉到同类的商品分类放在一起,起不到导课的作用。低年级开始要指导学生看图。学生要思考和回答问题时都是可以适时点拨,指导,不应该替学生说出答案或是说出后半句,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哪怕是完不成教学任务也不应该教师说,教师说了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学生板演时“可不可以按颜色分?”
书包内课本分类,学生如何分的应该让学生自己说出道理,不应该教师说;货架上物品的分类让学生自己说有什么规律;学生复习巩固过程中学生答错的问题应该当作错例来分析、指导如:5比3少几时有几个学生答5减2等问题。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但让学生分学具时,学具数量和种类都单一(黑板上的分类教具种类和颜色都单一),所起作用不明显,像是个小练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上体现了合作、探究但教师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不单单是了解交流情况还应该注重一下儿指导,低年级孩子还不知道如何小组学习。如: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东西(发现了什么?)这一节课上下来,虽然不是十分满意,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铺垫下,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起来。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 *** 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 *** 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 *** ,并能用自己喜欢的 *** 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 *** 的过程。
3.培养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 。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大家前面的减法学得好不好?
(出示口算卡片)11—5= 36—4= 29—3= 16—8= 12—4= 13—6=。
学生根据口算卡片很快地说出结果。
教师:看来前面的知识我们学得不错!今天我们要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学习减法。
板书(减法)。
1.教学例1
出示改编后的例1情景图。
教师:这个数学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38-6。
教师板书这个算式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会算38-6吗?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8—6=2,再加上30就是3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还剩多少个乒乓球?
学生:32-6。
教师板书(32-6)在黑板上。
教师:比较38-6和32-6这两个算式,它们有哪儿不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说出:38-6个位上的数够减,32-6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教师:像这种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减法,我们把它叫做退位减法。
教师边说边补充完整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32—6也要用被减数个位上的2去减6吗?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是的,因为是减去6个一,所以要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去减6。
教师:但是在计算用32个位上的数去减6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这次用个位上的2去减6时不够减。
教师:是呀,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让我们还是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思考吧!
要求学生先摆出32(即3捆零2根),然后同桌商量着从中减去6根。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教师不加任何提示,以充分体现放手。教师注意行间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摆法,最后全班汇报。
教师:从32根小棒中减去6根小棒后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学生:还剩下26根。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回答:2根小棒减6根小棒不够减,可以打开其中的一捆小棒,这样就有12根零的小棒了,用12根小棒减去6根小棒还剩6根小棒,和刚才剩下的2捆小棒合起来,还剩26根小棒。
多媒体课件随学生回答一一演示。
教师:是呀,在遇到个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时,我们要拿打开一捆小棒,打开的这一捆小棒由原来的1个十变成了现在的10个一,这叫做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在十位上退1作10,再减。
多媒体随教师的讲解演示退1作10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地方表现了退1作10的'过程。
教师:这种算法具体在竖式上是怎么表示的呢?
多媒体课件在小棒图旁边出现竖式,教师也在黑板上板书竖式。
教师:退1作10,首先要考虑退,在哪一位上退,向十位借的这个1应不应该作个记号,作个什么记号?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十位上打一个点表示退1。
教师:然后怎么想呢?
学生:这一个10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12—6=6。在竖式的个位上写6。
教师:然后呢?
学生:在算十位上的数的时候,要注意还1。
教师:这个计算过程我们结合小棒演示图来理解就更直观了。
多媒体课件演示小棒图和竖式图。
(1)打开一捆小棒的同时在竖式十位上打一个小圆点退1;
(3)十位上的两捆小棒闪动同时演示十位上的2落在十位的得数上。
学生:这种减法的更大特点就是个位不够减,要在十位上退1作10再减,但是在计算十位上时,要注意减去这退掉的一个十。
教师:是呀,在做这类退位减法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这句话: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板书这句话。
教师:这道题除了这样算,还有没有别的算法呢?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可以先用退位的10减去6得4,再把4和原来被减数个位上的2相加,这样个位就得6,十位上被退1后还剩下2,所以合起来就是26。
教师:不管用哪种算法,都涉及一个退位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退位减法的题你会做了吗?用你喜欢的 *** 试一试:50-8。
抽一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用竖式完成,然后集体订正。重点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他计算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算这类减法了!下面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吧!
多媒体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你能根据情景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挑一个板书在黑板上,如:35-7,让学生列出算式后并请他用竖式进行计算。同桌之间再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教师: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你又学到了什么?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我们都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生:钟表。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钟表有什么用处?生:能告诉我们时间。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题:师写一个字,生读一个字,再齐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表,先自己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课件a:钟表表面,时间9:00)
师:谁能将你观察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生:有12个数字。
生:有时针、分针。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告诉同学们,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最细的是秒针,我们以后再研究。)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手中的钟表,你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是按什么顺序走的?(师:演示)
生:按1、2、3..........11、12的顺序走的。
师:你们能按这个顺序自己拨拨手中的钟表吗?(生拨)
现在老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给全班同学拨,同学们要认真看他拨的对不对。
(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注意方向,让他们从“同桌”这种一对一的明确关系中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1)8+3=(2)9+3=(3)8+5=(4)9+5=(5)8+6=。
(6)9+6=(7)8+4=(8)8+7=(9)8+8=(10)9+7=。
二、填空。
(1)8+=14(2)8+()=15(3)8+()=16(4)()+3=11。
(5)()+8=12(6)()+8=13(7)9+()=12(8)()+4=13。
(9)()+8=18(10)()+9=17。
三、选算加法,再算减法。
15-8=14-6=13-8=11-3=12-4=13-9=。
15-7=14-8=13-5=11-8=12-8=13-4=。
四、填空。
(1)8+()=14(2)()+8=18(3)8+()=16(4)9+()=11。
14-()=818-()=816-()=811-()=9。
(5)()+8=11(6)()+8=12。
11-()=812-8=()。
五、计算。
(1)11-8=(2)17-8=(3)15-8=(4)12-8=(5)13-8=。
六、计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被安排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8页“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里,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1、知识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 *** 。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 *** 的过程,从而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 *** 进行正确计算。
(2)能够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4、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 ,并能熟练准确的进行口算。
5、教学难点:结合小棒操作说出不同的计算 *** ,并准确的口算。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教材采用了买玩具的场景,通过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计算题。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主要体现了三个层次:之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由直观操作、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更好的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一)教法
1、指向策略:
在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经验上,再用原来的办法就绝不了了,强调“6—8不够减了,怎么办?”
2、过程教学。
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整节课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解题的思维价值,突出体现“自主性+思维性”。
本节课让学生主动体验摆小棒的过程,在其中感悟退位减法的算理,有助于形成清晰的口算思维。
3、 *** 渗透。
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 *** 。注重数学思想 *** 的分析(此处要明白退位减法的算理),才能把数学讲懂、讲活、讲深,才能使学生头脑形成一个具有“活性”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4、问题解决。
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现代教育的又一原则,注意设置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数学的思维”。
(二)学法
1、迁移、推理。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堆积——压缩”的过程,是在纷繁的数学知识中抽取精华的数学思想和 *** ,从而灵活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基础上,有了更大数的概念,积累了“不够减怎么办”的经验,从而推想出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 *** 与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动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导的,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 与策略,是对学生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几个先决的条件,如:
(1)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活跃思维,创造参与的全体性。
(2)活动本身必需的物质材料。
(3)展示机会。
(4)及时鼓励和评价。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已有知识基上,通过形象的动手操作,清晰退位减的过程,突破重点难点,获得新的知识。
(5)说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小棒。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部分第二课时。本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新课标》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学的学习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教师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重视认识向重视发展转变,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流的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题,教师要在万变中“扶植”课堂进行顺畅,以变应变。
以下几点体现了“发展”的教学观:
1、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
布鲁姆说:“对教学影响更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讲述新的计算类型之前,要正确且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对于这点的处理,可以在提问的环节不压抑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思考,还可以顺势复习旧知,有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
“自主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师将大家带入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学生发现矛盾“6减8不够减了”,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 ***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在推理和思考过程中学会交流和倾听,进行体验,激发更多的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新教学理念积极倡导的,也是我们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瞬间迸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比如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计算36—8时可以生成很多的算法,是一个 *** 创新的好机会。另外创新是在活动中生成的,要提供给学生活动的充足条件,这是创新的物质基础与可能性的前提。
【一】复习准备
16-8=36-4=66-6=
这三道口算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基础,为知识的有效迁移、正确推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情境导入
1、引出问题
2、出示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36-8=
师:36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3、引导学生探索计算 *** 。
(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怎么算呢?6减8不够减怎么办?【创新点:指向策略,引出矛盾,激发学生思维。】
请你们用小棒来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与同桌说说你的 *** 。准备好了吗?请动手摆吧!(教师巡视)
(2)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 *** 。
师:现在不摆小棒,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先用16去减8得8,再把8和20加起来就是36-8的差。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学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法二:10-8=2,26+2=28。
算法三:6和8差2,8-6=2,30-2=28。
算法四:从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
算法五:从30根里拿出8根还剩22根,22+6=28。
4、小结:(出示课题)
【三】练习反馈。
教师:感谢你们帮助小明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将带你们去闯关,有信心吗?
1、之一关:(课件)完成68页做一做第2题。课件出示32—5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后请一名上台展示并说说理。齐说、个别说。
2、第二关:祝贺你们顺利通过之一关,敢挑战第二关吗?(课件)完成69页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咱们一起去钓鱼吧!算对了你就钓到鱼了。(抢答)
【五】板书
36–8=2836–8=28
2610xxxx
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字了,黑板上的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把手举起来,哪只是你的左手?哪只是你的右手?它们可以帮助你做什么?
请说出左、右手有什么作用。
2、在我们身上,像这样分左右的朋友很多,请同学们摸一摸,说一说。
3、游戏(机器人听指挥)。
要求:听指挥,做动作。
(1)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
(2) 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
(3) 拍拍你的右腿
(4) 左手拍左腿
(5) 右手摸左耳朵
4、学生互问互答
如:我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要求自己再完整地说一遍。
5、找朋友的游戏。
甲学生:每排从右数第4个是我的好朋友。乙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之一排、第三排向右转,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你们握的`都是右手吗?为什么?
6、游戏(同动作和反动作)
三|巩固练习(图片出示)
从左数我排第三,从右数我排第四,我们这排一共有多少辆车?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可是要上好并不容易。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左、右”这节课的内容贯穿在一个又一个的游戏活动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平等,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也能适时把学生的心收回来。从这节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朋友和一群小朋友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的美好画面,教学效果良好。不足的是,学生在做脚下动作时,大家没法看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不能很好地进行点评。
一、十几减9(含用数学)本单元知识框架:口算十几减几(含用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数学(综合应用)。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1、9加几;2、8、7、6加几;3、5、4、3、2加几。4、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应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十几减9;
2、十几减几;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从期末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都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 *** 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但由于中间间隔了一个假期,学生的遗忘比较快,为更好地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习新知前还需进行经常性的口算训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前面学生计算比较粗心,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特点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新年游园会、春游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探究算法。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 后,再引导学生把加减法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单元教学目标。
2、初步学会解答“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 *** 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五、难点: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 *** ;
2、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
六、单元评价要点。
1、掌握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计算 *** ;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口算;
3、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1节。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4、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2整理和复习。
1、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不同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考查目的:借助情境图提出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1-5=6(只)。答:还剩下6只小鸡。
解析:先根据图搜集完整信息再列式计算。
2.小青要练习写16个毛笔字,还剩下8个字没有写,他已经写了几个字?
考查目的: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16-8=8(个)。答:他已经写了8个字。
解析:可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数量关系,反映出问题的结构再列式计算。
3.动物园有兔子15只,羊8只,牛6只。
(1)羊和牛一共有多少只?
(2)其中白兔有5只,黑兔有多少只?
考查目的: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8+6=14(只)。答:羊和牛一共有14只。
(2)15-5=10(只)。答:黑兔有10只。
解析:题(1)求总数,用加法。题(2)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让学生体会提出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也不同。
考查目的:学习例6后的巩固练习。
答案:14-7=7(棵)。答:小丽比小文多植7棵树,小文比小丽少植了7棵树。
解析: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沟通“比多少”问题与原来减法模型之间的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 *** 。后一个问题可利用转化思想减轻思维负担,两题都可以用14-7=7来解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减法的计算 *** 。并能熟练的、正确的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等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口算 *** :
1.板书出示算式:16-9=?
2.复习16-9=?的口算 *** 。
师:16-9等于多少?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生1:16减9等于7。我是这样想的:9加7等于16,那么16减9就等于7了。
生2:我把16分成10和6,10-9=11+6=7。
生3:我把9当成10计算,16-10=66+1=7。
生4:我把9分成6和3,16-6=1010-3=7。
生5:因为16可以分成7和9,所以16减9就等于7。
……。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各种 *** ,并在 *** 前标上序号。)。
3、教师小结。
师:这些口算 *** ,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第3种。因为这种 *** 很方便。
生2:我最喜欢底1种。因为它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生3:我喜欢用数的组成去计算,所以我最喜欢第4种。
……。
师:小朋友们真棒!能想出那么多的 *** ,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很了不起!我们在计算时,你喜欢用那种 *** 计算就用那种 *** 进行计算。
4、反馈练习。
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选择其中的两道减法算式,让同桌进行计算。并请同桌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 *** 计算的?比一比哪两个同学合作的最愉快?老师有奖品的噢!好,开始!
要求:同桌同学合作,一生说算式,另一生报答案。
(对于合作的比较好的同桌,教师颁发适当的奖品,进行奖励。)。
三、整理算式,寻找规律:
师:请小朋友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所有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都写出来。
(组内分工:学习小组组长进行记录,其它同学说减法算式。)。
2、分类。
3、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生1:我是根据被减数来分类的。被减数是11的分一类……。
生2:我是根据减数来分类的。减数是9的分一类……。
生3:我是根据得数来分类的……。
……。
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很好!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师:请小朋友们安静的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之一列的减数都是9,第二列的都是8,这些减数都是一个一个的少下去的。
生2:我是横着看的,我发现每一行的被减数都是一样的。之一行是11,第二行是12,每一行都是一个一个的增加的。
生3:我发现在之一列中,被减数一个一个的增加,减数都是9,他们的差也是一个一个的增加的。
师:噢!你观察的真仔细,那么后面几列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生:是的!后面几列的规律和之一列的规律是一样的。
生4:老师。我还发现在这张表格中,每列的最后一个算式的得数是相同的。象18―917―816―715―614―513―412―311―2它们的得数都是9。
师:真棒!为什么不同的减法算式它们的答案是相同的呢?
生1:因为我发现,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减数都少1,所以它们的得数都是9。
生2: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被减数一个一个的少下去,减数也是一个一个的少下去的。
四、反馈练习:
1.口算比赛:9+8=11-6=17-9=3+8=。
15-7=12-5=8+7=14-8=。
13-6=12-9=7+9=6+6=。
14-5=13-7=18-8=11-2=。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前五名给予奖励。)。
2.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3.看得数编算式。
759。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 *** 。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8+3=9+5=7+6=8+5=7+4=9+2=9+8=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168+()=139+()=158+()=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8=28+4=122+2=412c8=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 *** ,这几种 *** 都很好。其中之一种 *** 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 ***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 *** 。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0-8=28+4=12。
2+2=412c8=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习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平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教学目标:
1、该部分包括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两项内容。回顾整理是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回顾。
2、通过回顾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引导学生说出想到了加减法的哪些知识,引起学生的思考。
3、通过学生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 *** 。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 *** 。
教具准备:
教科书、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你们学得不错。这节课老师准备领小朋友作一下回顾整理。相信你肯定能做得很好。
二、复习整理。
1、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我们先来看蓝旗区: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也来做游戏好吗?
学生两人一组反复进行进位加法的练习。
3、黄旗区:他们在做什么?四位小朋友与老师在做抽读卡片游戏。由一位小朋友说得数,其他人抽取相应的算式卡片。请找出得数是11、1218的算式。
4、绿旗区:是找算是规律的练习。教学时要应加以扩展,扩大练习量和灵活性。
5、把减法算式按得数分组。每人一套算式卡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组找规律记得数。
6、红旗区: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表,根据横着看之一行的书都是11,竖着看之一列都是9加几的提示,教会观察的 *** 。学习时,小组分工合作,按找规律、选卡片、填位置的程序进行。
三、拓展练习。
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 *** ,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 *** 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 *** 。
2、鼓励学生用多种 *** 进行计算。
1、教师准备情景图的课件。
2、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一、学前准备。
口算。(电脑出示。学生开火车练)。
11-3=13-8=17-9=14-5=。
15-7=12-3=16-8=13-7=。
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来做几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8-6=87-3=96-6=。
同学们发现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比减数小,如果直接减,够不够减?(不够减)那这三道题怎么计算呢?(退位),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列出减法算式。
课件演示:玩具商店的玩具货架画面。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屏幕上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生:图上告诉我们两辆玩具汽车的价格是15元和36元。
课件继续演示:两个小朋友进行对话。左边的小朋友在问:“我只有8元,想买一辆赛车玩具,还要攒多少元?”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和想什么?
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
生答师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 *** 。
(1)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5-2、76-4等算式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够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动手摆小棒,分组讨论36-8的计算 *** 。
(2)引导学生说交流摆小棒的 *** 。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过程和 *** ?
生:6不够8减,我们先打开一捆和原来的6根合并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里面减去8根。
师:16根减去8根还剩8根,再加上剩下的2捆(20根)一共还剩28根。在算式后面写上得数“28”。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 *** 。
生: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再用16减去8,最后把8和20合起来就是36-8的差。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师:还有其它算法吗?
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几种 *** 计算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在以后的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可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的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与 *** ,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3、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独立算,最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5、6题。
:识字四。
:周xx。
一(1)班。
:xxx年4月7日(星期二)下午之一节。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昆虫活动画面)。
师:
同学。
们看见。
什么。
生1:我看见蜻蜓在空中飞。
生2:我看见蝴蝶在花间采蜜(散评:蝴蝶在花间抓迷藏,不是采蜜,蜜蜂才是采蜜。但老师没有评价纠正)。
生3:我看见蚯蚓在土里……。
生4:我看见蚂蚁在地上运食粮。
生5:我看见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生6:我看见蜘蛛在织网。
(散评: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很好!)。
二、在黑板上张贴六种昆虫图片。
师:同学们能说出这六种昆虫的名字么?
生:(齐声,依次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散评:让同学上台将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图片上,我很欣赏周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过,其中一位同学将位置贴错时,我觉得老师应该做必要的引导,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其挪到正确的位置。)。
三、多媒体出示生字(标有注音)。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我们用什么 *** 把这些字记住呢?
生1:拼音。
生2:它们的名字都是从小动物来的(散评:生2的回答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教师没有评价纠正)。
师:除了用拼音外,还有什么 *** ?
生3:(在教师引导下)熟字加偏旁。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生字(散评:在学生生自由读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读,有些同学读音不正确,但教师没有注意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师:谁愿意上来领读这些生字?(一生上台拼读,全班跟读)。
四、多媒体出示课件(生字,去掉拼音)。
师:去掉拼音后,同学们还认得这些字么?
生:(齐声)认得——。齐读一遍。
五、多媒体出示课件(将生字的偏旁加红)。
师:同学们,平时。
生活。
中,你在哪个地方认识这些字呢?
(散评:学生反应不上来,回答不出。其实,教师的意思是:这些生字去掉偏旁后,另外部分的字已经在上学期学过,如:青、科等。但这个提问表述不清、指向不明,导致学生无法回答。)。
师:这些字我们在上个学期中都已经学过了。
六、多媒体依次相关昆虫图片。
1、展——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示“展翅”的意思?
(散评:学生在下面有的做,有的没做。教师对没做的学生没有要求,对做不正确、不到位的学生也没有纠正。)。
2、运——蚂蚁地上运食粮。
师:蚂蚁从早到晚都在干什么呢?
生:蚂蚁地上运食粮。
3、师:蝌蚪长大后是什么?
4、网——蜘蛛房前织网忙。
七、多媒体出示课件(将生字偏旁加红)。
师:这些字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有“虫”字旁,都跟昆虫有关。
师:(依个指着)这些字去掉“虫”字旁怎么读?加上“虫”字旁又怎么读?(生跟着师依个读)。
师:这就是形声字。
师: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这样的形声字?
(散评: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并没有等候学生去数,也没有要求学生回答。)。
师:除了这篇课文的形声字,你还认识哪些形声字?(散评: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应尽量少用第二人称“你”,而多用“同学们”、“咱们”,这样会显得亲切些)。
生1:(教师用于投影)虹蚕……。
师:“蚕”字是形声字么?不是。(散评:为什么不是,教师没有解释)。
八、师:请打开课本54页,用圆圈把课文中的生字圈起来。
(散评:生按照要求在课文中圈生字。但有些同学没圈,有些同学圈不全,有些同学圈不对,教师没有巡查发现。)。
师:(范读后)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并用手势表示昆虫的动作。
(散评:老师在本堂课中,至少有两次采取学生自由读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是自由读生字,二是自由读课文。当然,我不是说自由读的方式不好,但我觉得在学生自由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巡查倾听,注意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不然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下课铃响)。
师:打开小练习册23页,做第四题(将昆虫图片、地点、动作连线)。
1、
关于。
学生课堂状况:整节课有3位同学睡觉;我听课位置旁边有3位同学的铅笔不到一寸长;学生写字习惯不好,书写时不认真,刚写完就使劲用橡皮胶擦,弄到本子上全是橡胶泥。这些现象教师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现。
2、关于课时安排。对照上传博客的教学设计。
方案。
显然周老师这堂课远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我想可能是周老师将一个教案分成两节课来上吧?要是这样我不敢苟同。我还是觉得老师在备课时应首先认真分析教材包括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课时并做到分课时设计教学。
方案。
因为,如果一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的话,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是不相同的。
3、关于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抓住规律帮助学生识字。《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典型的集中识字韵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4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周老师这堂课,能够抓住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蜻蜓蝴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11个字,也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认识“展”字,但未能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运网”这2个生字。我觉得,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分别认识这2个字:加一加认识“运”字(“云”字加走字旁),换一换认识“网”字(把“同”换成“网”)。
4、关于课件运用。老师在课堂使用多媒体课件似乎有点泛滥。整堂课,像放电影似的,一个课件接着一个课件,使人感觉眼花缭乱——这似乎已是当下我们老师课堂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实,我觉得,课堂就如散文一样并不是越华丽越好,有时候越是简单朴实才越值得称道。课件只是一种媒体,一种手段,目的是借助其能够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课件太过泛滥,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5、关于课堂板书。我发现,自从学校装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来,不说电子白板的功能至今还没有得到挖掘使用,就连传统黑板的教学功能也被一些老师渐渐地忽视了。周老师整堂课下来,手不沾粉笔,字不写一个,连课题都没有板书。我还是坚持认为,课堂板书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其内容应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黑板的中心位置显示并固定下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课件演示绝不可以替代教师的板书。因为,一节课当中,教师的课件演示往往像走马灯一样窜过来窜过去,不用说是孩子,就是我们大人也不一定能够记住。
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这无异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更佳的、正确的。教师应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更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求新求异,但什么样的思考最有价值,什么样的求异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的感性经验中得出求同的科学真谛,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 *** 才是更好的 *** 。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 *** 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这种认识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究竟什么是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入思考的习惯,背诵记忆的能力,承受挫折的毅力,面对失败的勇气,同样是重要的情感与态度,这些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对立中寻找平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