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起古代的科学家,你肯定能说出好几个名字,但是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人,你知道有哪些吗?徐霞客肯定是其中一个,除了他还有司马迁和沈括,他们在旅行中的著作也是闻名中外,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查询了解下吧。
古代科学考察旅行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陕西龙门人。他为继承父亲编史的遗志,从20岁开始离开长安到全国漫游。他先到南方:从湖北到湖南,来到了沿罗江畔,凭吊屈原遗迹;接着登临九嶷山,欣赏了满山的斑竹,探访了舜的葬地:他到庐山考察了大禹疏通九江的遗迹与传说,又长途跋涉到了浙江会稽山,游了大禹陵和禹王庙。然后又到北方:先到了韩信的家乡淮阴,了解韩信的生平为《淮阴侯列传》积累了宝贵资料:又到了曲阜,采访家发源地瞻仰了孔子陵墓和庙堂,详细考察了孔子业绩;接着到了魏国信陵君旧址;还到安徽考察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策源地--宿县大泽乡然后再往东南,到楚汉之争最激烈的彭城(徐州)古战场,广泛搜集刘邦、项羽的史迹及传闻……最后回到了长安。在外旅行达十年之久,行程万里。当他35岁为侍卫郎中时,又陪汉武帝巡视了西北地区,到三皇五帝与夏商周三代的中心地区搜集大量史迹资料;接着又奉汉武帝之命到巴蜀云南一带,了解当地民情、物产;接着又陪汉武帝巡视万里长城,从九原(内蒙)沿道回到长安,行程达9000公里。他在旅途中大量搜集历史古迹、人物逸闻及各地经济状况风土人情,为撰写《史记》(52.65 万字)打下了坚实基础。
郦道元(466或472?-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父郦范官至平东将军青州刺史。道元从小随父赴任,旅居山东,爱好游览,留心观察河流渠道的源流分布。他当过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大同)和洛阳的中央官吏;又做过冀州(今河北冀县)镇东府长史、鲁阳(河南鲁山县)太守、东荆州(河南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几乎走遍了今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孝文帝巡视,他又作为皇帝侍从随行,多次外行全国各地。他在各地之时,常留心考察山河、水利工程、火山与温泉等水文地理与河流地理内容,并广泛涉猎与研究前人的地理著作。晚年罢官后,对我国汉代《水经》进行参证对比,厘错订讹,并补充新内容。道元在序言中说:“昔《大禹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缓津绪,又旁通。”他的《水经注》全书约30万字40卷,记载大小河流1252条(原书137条),比原书扩大了近十倍。因水记山,因地记事,探索河道源流、变迁及风土人情、经济生活、前代史迹等。注文为原书的20倍,北方诸河记述最详细生动。该书虽以中国为主,也涉及到外国,如东北到朝鲜(今大同江)、南到扶南(今越南、柬埔寨)西南到印度新头河(今印度河)北到流沙(今蒙古沙漠)。
司马迁和沈括旅行著作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杭州)人。英国李约瑟教授称他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他一生从宦、行程万里,遍历山川,于繁重的军政事务之外,还能随行旅之所至,对于地理、地质、地貌、各地气候、动植物生态及风土人情随处用心,并且一一写入他的著作之内。他是乘奉使从政之便进行宦游的。
他21岁前,跟父亲沈周历经大江南北,过着俭朴的旅游生活。他24岁进入仕途后,又因公务宦游各地。熙宁六年(1073年),他以集贤校理身份,奉命考察两浙路农田水利、差役等,并兼察访,足迹曾远至浙东括苍山和温州雁荡山。他根据对雁荡山的山底与山顶的考察,断定雁荡诸峰的形成是由于流水侵蚀冲刷所致,这一见解比英国地质之父赫登同一见解要早六百年,至今雁荡山龙鼻洞壁还有沈括笔题一字,甚为珍贵。熙宁七年,朝廷又派他以河北西路察访使名义考察宋廷与契丹的边界。他在磁州看到锻坊炼制钢铁的操作并作详细记录。他循太行山北行,发现山崖之间往往衔有螺蚌壳及鸟卵石子,横亘如带,他领悟到这一带原本是海滨,今却已距海千里。因此他认为,大陆是当时海底土壤淤积而成的,其七由黄河、漳河、滹沱、桑千等夹带泥沙所致,形成今天的河北平原。这种根据古生物分析海陆变迁的 *** 是十分科学的。熙宁九年,他奉命制订《天下郡县图》他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兼鹿延路经略安抚使,在加强防御抗击西夏威胁的同时,对境内上人取“火井油”点灯事进行考察。当地人把“火井油”叫脂水或石脂、石液、泥油,他取名为石油,并预言将“大行于世”离开延州,又到随州(湖北随县),住云禅寺,度过三年的孤寂生活。元丰八年(1085年),他遇效东移,迁回秀州(今浙江嘉兴)安置。后在润州(镇江)梦溪园度过晚年,《梦溪笔谈》便在此写成并定名。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和沈括旅行著作”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