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科普 > 正文

海南野生动物名称大全及图片(海南野生动物名称大全及图片名称)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海南野生动物名称大全及图片,以及海南野生动物名称大全及图片名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所有的常见动物名称

回答:小编给您整理了哺乳动物类、两栖爬行动物类、鸟类、鸨类、鱼类所有的常见动物的名称。

 

一、哺乳动物  

虎、狼、鼠、鹿、貂、猴、貘、树懒斑马、狗、狐、熊、象、豹子、麝牛、狮子小熊猫、疣猪、羚羊、驯鹿、考拉、犀牛、猞猁、穿山甲长颈鹿、熊猫、食蚁兽、猩猩、海牛;  水獭、灵猫、海豚海象、鸭嘴兽、刺猬、北极狐、无尾熊、北极熊、袋鼠、犰狳河马、海豹、鲸鱼、鼬。

二、两栖爬行动物  

鼋、蟒、鳄蜥、巨蜥、扬子鳄、四爪陆龟地龟、玳瑁、大鲵绿海龟、山瑞鳖、大壁虎、虎纹蛙、棱皮龟凹甲陆龟、细痣疣螈、镇海疣螈、贵州疣螈、大凉疣螈细瘰疣螈、三线闭壳龟、云南闭壳龟、太平洋丽龟。

三、鸟类

鹰、鹭、鹅、企鹅、犀鸟、遗鸥、隼、鹳松鸡、鲣鸟、鹦鹉、鸳鸯、啄木鸟、鸮、鹮、鸵鸟翠鸟、天鹅、蜂鸟、信天翁、鹤、雉、夜鹰、海鸥、鸸鹋;  北极燕鸥岩鹭、小苇、彩鹳、白鹮、黑鹮、鸳鸯、雪鸡、血雉、黑鹇原鸡、勺鸡、灰鹤、灰燕、小鸥、白鹇、彩鹮角、海鸬鹚、白琵鹭、白额雁、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镰翅鸟、藏马鸡;  蓝马鸡、沙秋鹤、蓑羽鹤、姬田鸡、花田鸡黑浮鸥、鸮形目、犀鸟科、阔嘴鸟、小杓鹬、白枕鹤赤颈、黑颈鸬鹚、海南虎斑、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红腹角雉长脚秧鸡、棕背田鸡、铜翅水雉;  小青脚鹬、黑腹沙鸡、黑颏果鸠斑尾林鸽、凤头雨燕、橙胸咬鹃、蓝耳翠鸟、黑胸蜂虎、绿喉蜂虎鹤嘴翠鸟、花尾榛鸡、黄嘴白鹭鹈鹕所有种、鲣鸟所有种、天鹅所有种、隼科所有种;  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黄嘴河燕鸥、绿鸠所有种、皇鸠所有种、鹃鸠所有种鸦鹃所有种、鹰科其它鹰类、灰喉针尾雨燕、白腹黑啄木鸟黑嘴瑞凤头燕鸥、八色鸫科所有种;  鹦鹉科科所有种白鹳、黑鹳、朱鹮、金雕、雉鹑、蓝鹇、白鹤、遗鸥白肩雕、拟兀鹫、胡兀鹫、褐马鸡、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赤颈鹤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虎头海雕、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黑长尾雉。

     

四、鸨所有种

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中华秋沙鸭、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虹雉所有种、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

五、鱼类

龙鱼、塘鳢、鲶鱼、鲨鱼、章鱼、刺鱼目、鲱形目、鲵、鳅鱼、鳟鱼、锦鲤、鲀鱼、神仙鱼、鳗鲡、热带鱼、鲽形目、鰕虎鱼、鳄鱼、鲈鱼、鳐鱼、鲤鱼、鳢鱼、金枪鱼、深海鱼、鲟鱼、鲑鱼、鮋鱼、杜父鱼、鳢形目、淡水鱼、孔雀鱼。

     

海南有哪些野生兽类动物?

海南有1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海南有648种陆栖脊椎动物,其中两栖类44种,占全国的18.8%;爬行类108种,占全国的33%;鸟类420种,占全国的36.1%;兽类76种,占全国的18.6%,其中21种为海南所特有,海南省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2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海南坡鹿、海南长臂猿、云豹、巨蜥、海南山鹧鸪等15种,二级保护动物87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06种。 自然保护区情况:全省现有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4个,总面积为236909.3公顷,正在拟建的有毛瑞、卡伐、白马岭、南高岭、俄贤岭等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十一五期间,我省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将达到30个,总面积将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8%左右。 除了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外,在一些珍贵野生动植物物种零星分布的地方,还建立了18个自然保护小区,通过乡规民约这种管理方式建立了1250多个民间自然保护小区,如琼中的古月山庄、文昌的名人山区、儋州的白鹭天堂等。 蝙蝠 海南岛有蝙蝠25种,其中2种是食果蝙蝠,其余的都是食虫蝠。 海南岛有举世罕见的彩蝠。 海南岛蝙蝠种密度是全国更高的,在全世界也属更高区域之一。我们可以称海南岛是蝙蝠岛 蝴蝶 海南已发现11个科609种蝴蝶,占全国蝴蝶种类三分之一。 海南有惟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金斑喙凤蝶,还有海南特有珍稀蝴蝶品种-森下交脉环蝶、中国蝶王-裳凤蝶与金裳凤蝶、“红色天使”- 红翅尖粉蝶、“活化石”-紫喙蝶、三尾凤蝶、多尾凤蝶、阿波罗绢蝶等众多世界名蝶。 以蝴蝶 *** 的工艺美术品成为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的艺术品。在海南,艺术家和能工巧匠合理开发本地丰富的蝴蝶资源,将蝴蝶深加工精制成艺术标本和工艺美术品。用珍贵稀有的蝴蝶 *** 的标本和工艺品售价可高达数千美元。 活蝶放飞是继蝴蝶画后的又一产业模式。有些人大量蝴蝶用于放飞。 海南长臂猿 世界濒危25种灵长类物种之最 2007.10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灵长类专家组、国际灵长类学会与保护国际称,猿、猴子、狐猴等世界上与人类最为亲缘的物种,有29%濒危。 在世界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物种中,海南长臂猿排榜首。保护长臂猿比保护大熊猫还要迫切。 海南全岛只有19只长臂猿。栖息地仅限霸王岭保护区。 上个世纪50年代,海南岛上分属12个县面积为866000公顷的森林中,估计有约2000只海南长臂猿。目前海南长臂猿是19只。 霸王岭保护区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区仅残存少量原始林块,而超过1200米的高海拔原始山地雨林却不适合长臂猿生活,所以海南长臂猿只能局限分布于海拔700-1200米间的沟谷雨林内。保护区内有限的生存空间对长臂猿种群的发展非常不利。而摄食路线既漫长且局限,也可能使长臂猿较易遭猎杀、被捕食,或面临其它威胁。 社区干扰是长臂猿面临的更大威胁,保护区周边居住的居住3个乡镇属全省重点扶贫乡镇,九成农户生活比较贫困,生活方式主要是种植水稻、番薯、玉米和极少数果树、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村民生活方式比较落后,刀耕火种现象依然存在,偶尔上山采集林副产品、猎捕野生动物。 海南长臂猿因没有足够的空间建立新的领域,造成种群内 “一夫多妻”现象越来越明显,导致近亲繁殖而影响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而影响到种群的生存力。种群数量与环境的变异、近亲繁殖及遗传多样性低导致有害的隐性基因出现率增加、数量性状变异令适应性下降、世代间积聚轻微的有害突变基因、以及社群结构崩溃等,都会把细小的长臂猿种群进一步逼近灭绝的边缘。 霸王岭保护区已经从2005年4月份开始启动海南长臂猿野外监测项目,培训并资助8名保护区员工长期跟踪两群长臂猿,获得了不少有用的生态数据。 海南孔雀雉 灰孔雀雉是我国I级保护动物。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经过长期独立进化,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已从特有亚种提升为独立种,其命名也从灰孔雉变更为海南孔雀雉。 灰孔雀雉属鸡形目,雉科,是珍稀雉类之一,全世界共有12个种和亚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和我省。我省主要分布地区是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和黎母山等保护较好的原始林区。此外,本岛东南部的加新,中北部的澄迈、屯昌的南味岭以及六连岭等地区也记录到海南孔雀雉的踪迹。过去,鸟类学专家认为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是中国特有亚种。 然而,据国际动物学权威杂志《Zoological Science》(《动物科学》)今年之一期刊登的一篇论文提出,经过长期独立进化,海南孔雀雉和灰孔雀雉的遗传距离在过去数百万年间差距越来越大,大约于440万-600万年前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种。 2004年,省林业局、海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通过DNA测序和分子遗传标记等科学手段研究,发现海南孔雀雉和灰孔雀雉的遗传距离为3.1%,超过了鸟类种与种水平间的遗传距离的范围,应为独立的物种。 海蛙 海蛙(Rana cancrivora拉丁名),由于它主要以蟹类为食,亦名食蟹蛙。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易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2006年被确立为海南省级保护动物。 在国外海蛙主要分布于越南、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蛙的主要栖息环境为沿海红树林下半咸水或咸水地区,活动范围一般不超出咸水环境50-100m之外,故称“海蛙”。白天多隐蔽于红树林根系之间或洞穴中,傍晚到海滩上觅食小蟹。因栖息环境中动物不同,海蛙也吃虾、软体动物、鱼及昆虫,产卵于近岸临时性水洼中。 海蛙凭借其皮肤抗性和渗透调节机制才能栖息于红树林潮间带半咸半淡水环境中,它还是两栖类动物中非常特殊的类群,海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平衡,控制蟹类的种群数量,也为鸟类提供食物资源。 主要分布于海口东寨港、文昌市清澜港、儋州市新英港、三亚市河东河西区域、澄迈的老城、临高的后水湾等红树林下半咸水或咸水地区。红树林为海蛙的主要栖息环境,种群密度大约每平方米0.045只。海蛙在繁殖季节,常常因地制宜地在海水洼塘里产卵,直晒的阳光会使海水洼塘温度升高到40℃以上。然而,海蛙的卵和蝌蚪都能忍受高温照晒,在蛙类王国中绝无仅有。 海口演丰镇、文昌、万宁、三亚、临高等部分海蛙分布地区存在捕捉、贩卖、食用海蛙的现象,并且在局部地区海蛙被沿海居民当成“美味佳肴”,海南海蛙种群的生存面临挑战。 海蛙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海南部分地区的居民大面积开发红树林发展养殖业,沿海家禽养殖业恶性发展,使海蛙的产卵及蝌蚪发育的适宜生境减少,海蛙的成活率大大降低(红树林周边的家禽养殖威胁了海蛙蝌蚪及幼体的生存)。海水养殖侵占了海蛙的生存环境,一些地区还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忽视了对海蛙的保护,“人类的不当开发破坏了海蛙赖以生存的生存环境,结果导致海蛙的数量正急剧减少”,王力军博士对海蛙的减少深表忧虑。另外,红树林周边地区的河流和海水污染,使海蛙卵、蝌蚪和幼体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蜡皮蜥 我国珍稀濒危物种。在海南省沿海木麻黄林等环境中栖息的穴居蜥蜴类动物,曾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名录”中,2006年被海南省列入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其数量以惊人的速度递减,仅海口每天将有近千条蜡皮蜥“葬身人腹”。 中国鲎 生活在深海,雌雄鲎几乎是海底最亲密的情侣,成双成对地游弋。 属于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是节肢动物中体型更大的种类,其体形酷似马蹄,行动像蜘蛛,有人称它马蹄蟹或鲎珠,因其外形奇特,海南人喜欢称之为“海怪”。“鲎几乎都是成双成对的,是名副其实的‘海底鸳鸯’。雌鲎的前4条腿上,长着4把钳子,而雄鲎却是4把钩子,雄鲎喜欢把钩子搭在雌鲨的背上,让‘爱人’背着它四处旅行谋生。” 鲎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3亿年之久,与化石三叶虫一样古老,被称为“活化石”。鲎的血液中富含铜离子而成蓝色,它的血液可以制成“鲎试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于用检测食品的毒素。 每到春深水暖时,成群的鲎乘大潮从海底游到海滩生儿育女。部分海南渔民熟悉鲎的行动路线,会在半路上布下渔网,鲎一旦遭到埋伏,就只好束手就擒。这些“海底鸳鸯”不论是从深海旅行到浅滩,还是被捕入“狱”,从来都是患难与共,“永结同心”,很多时候都是一块儿被提出水面。

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有哪些动物?

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的有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其中,686种为陆生野生动物,294种和8类为水生野生动物。具体列举部分动物名称如下(全部名录可以在参考资料中查看):

1、灵长目:蜂猴、倭蜂猴、短尾猴、熊猴、台湾猴、猕猴、藏南猕猴、黑叶猴、白头叶猴、滇金丝猴、川金丝猴、白掌长臂猿等。

2、鳞甲目: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穿山甲。

3、食肉目:狼、豺、沙狐、马来熊、黑熊、大熊猫、小熊猫、大斑灵猫、荒漠猫、云猫、豹猫、云豹、豹、虎、雪豹、北海狮等。

4、有鳞目:大壁虎、伊犁沙虎、吐鲁番沙虎、英德脸虎、海南脸虎、广西脸虎、荔波脸虎、周氏脸虎等。

5、龟鳖目:平胸龟、缅甸陆龟、凹甲陆龟、四爪陆龟、乌龟、花龟、地龟、四眼斑水龟、红海龟、绿海龟、太平洋丽龟等。

6、雀形目:断尾鹦鹉、亚历山大鹦鹉、青头鹦鹉、会头鹦鹉、花头鹦鹉、白眉山雀、红腹山雀、云雀、画眉、大仙鹤等。

7、鹰形目:秃鹫、鹰雕、林雕、乌雕、草原雕、金雕、松雀鹰、雀鹰、白头鹞、渔雕等。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海南野生保护动物的种类有哪些?

1、坡鹿,印度泽鹿的同属,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形较小,花斑较少。毛被黄棕、红棕或棕褐色,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分布于海南岛西南部的东方、白沙。

2、黑长臂猿,头上有一簇毛。雌性的毛色从黄灰色到淡棕色,在头的顶部和腹部有一黑斑,此外手指和四肢可能部分是黑棕色的。

3、灰孔雀雉,雄鸟全身羽毛黑褐色,密布几乎纯白色的细点和横斑;上背、翅膀和尾羽端部具紫色或翠绿色金属光泽的绚丽的眼状斑,雌鸟体型较小,尾羽稍短,体色与雄鸟相似而较暗,眼状斑不明显。

4、山鹧鸪,腹羽棕白色。雌鸟与雄鸟极相似,唯上胸丝状:羽橙红色稍淡;腹羽微染淡红色。嘴黑色,腿、脚赭色。

5、云豹,夜间活动,善爬树,常从树上跃下捕食猴、鸟、鼠、野兔、小鹿等小型哺乳动物,偶尔偷吃鸡、鸭等家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坡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长臂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灰孔雀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鹧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豹

关于海南野生动物名称大全及图片和海南野生动物名称大全及图片名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