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科普 > 正文

海洋百科大全解说(海洋的解说)

今天给各位分享海洋百科大全解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海洋的解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大海的基本常识

1、海水的颜色:蓝色。

2、海水是咸的: 大大小小的河流经陆地时,从岩石和泥土中吸取了大量的盐,并把这些盐带入海中。所以海水就是咸的。

3、为什么海会起波浪:波浪是受风力、海底地震或月亮与太阳的吸引力的影响而产生的。

4、海洋很大:如果把地球表面分为四份,那么有三份都被海水覆盖着,只有一份是陆地。

保护海洋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1、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广阔的水面,巨大的水体和永不停息的海流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海底锰(měng)结核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海水中还含有铀、氢的同位素等多种核原料、大量无机盐类等资源。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据估计约有10亿多千瓦。如果把波浪能和海流能也计算进去,就更可观了。

2、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必然严重破坏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3、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至今那里还生活着20多万种生物。据统计,动物界有32个门类,其中23个生活在海洋里。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开发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给海洋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破坏。最明显的是,一些海域鱼类资源量急剧减少,某些海洋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4、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一部分不受人类干扰的海域自然状况,使各种海洋生物能够保存下来,为人类持续利用,这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业都具重要意义。国际上把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海洋保护事业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标准之一。

海洋药库

1、海参是一种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然而,你可能没有想到,有几种海参会周智慧大海画从 *** 释放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2、牡蛎,这种小小的贝类,十分鲜美可口。不过,它更大的价值却是由于含有一种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具有抗肿瘤作用。

3、鲨鱼是一种古老的海洋性鱼类,在全世界分布较广,共有260多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许多科学家对鲨鱼身体各部分的药理、化学、生物化学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悉心周智慧作品的研究,特别是对鲨鱼体内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更加引人注目。

矿产资源

海洋是矿产资源的聚宝盆。经过20世纪70年代"国际10年海洋勘探阶段",人类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的认识。

有什么关于大海的知识,越短越好

1、洋流海洋深度

海洋平均深度约为3.7公里(2.3哩)。从一般深100~200米的大陆棚坡折开始,大陆坡一路降为广阔的深海平原。

约有75%的海床深度在3~6公里间,只有约1%的深度更深。最深的水域分布在较窄的海沟中,其中大部分与太平洋岛弧有关,目前已知最深的是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的11,034米。

2、海洋的特征

海洋的许多重要特征皆由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决定,此外再加上压力,便决定了海水的密度。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其表面吸收的太阳能,而表面的水温会随纬度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但表面温度的分布却明显受到表层洋流的热传导以及诸如涌升流等其他区域性特征之影响,广阔海洋的温度从不到-1℃直到28℃(30~82℉)不等。

在热带及温带纬度地区,大洋海水的温度在温跃层(位于海水充分混合、深达100米左右的表层之下)下降得最为明显。深于1公里后的水温变化缓慢,趋向一般在2℃以下的底层水温。

3、海洋中的物质

海水含有各式各样溶解的无机物,有机物,气体和有机物。除了以上溶解成分,它还含有悬浮微粒物质(如浮游生物)。除了水之外,最丰富的无机成分依序为氯化物、钠、 *** 盐、镁、钙、钾和重碳酸盐等。

这些主要成分不像许多微量物质,其浓度各不相同但几乎和盐度成固定比例。大洋海水呈微碱性,pH值接近8。地球化学家认为,尽管物质不断进出增减,至少过去6亿年来,海水的主要组成特征多少维持一致。

扩展资料:

海其实是在地球史上之一次火山爆发时由于水蒸气太多而形成了云,之后又下了几千年的暴雨,汇成了大海。

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

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

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关于海洋的知识

1、海洋蓝色原因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所组成。这七种光线波长各不相同,而不同深度的海水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束。

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光束射入海水后,先后被逐步吸收,而波长较短的蓝、青光束射入海水后,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细的、悬在海洋里的浮体,便向四面散射和反射。

特别是海水对蓝光吸收的少,而反射的多,越往深处越有更多的蓝光被折回到水面上来,因此,我们看到的海洋里的海水便是蔚蓝色。

2、海洋里的矿物质

稀锰结核、石油、海底热液矿藏、镍、铜、钴、盐。

3、海洋动物

光照区:(水面至水下200米)生活着大量的浮游生物、海藻以及珊瑚礁生物动物中除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外,还有大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水母、头足类等,以及海洋爬行动物、海鸟等

弱光区:(水下200米至1000米)生物多数长有大大上午眼睛和发光器官,还有一些动物白天躲在弱光区,夜间则到浅层水域去寻找食物。

深海区:(水下1000米以下)太阳的光线从来照不到这里,终年漆黑一片,也少有沉落的食物,在更深的海下就很少有动物能够生存。

扩展资料:

海洋动物划分:

1、按生活方式划分

海洋动物主要有海洋浮游动物、海洋游泳动物和海洋底栖动物三个生态类型。

2、按分类系统划分

海洋动物共有几十个门类,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等三大类。

海洋无脊椎动物,占海洋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最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等。

海洋原索动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等。

海洋脊椎动物,包括依赖海洋而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海洋

百度百科-海洋动物

海洋知识科普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扩展资料:

一、洋流分布:

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成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属于寒流。

(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4)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除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外,都具暖流性质。

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有很大影响,寒流经过的地区对气候有降温、减湿的影响;而暖流则对沿途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5)目前已查明,世界大洋表面有三个隆起区域:澳大利亚东北部,隆起区域高76米;北大西洋隆起区域高68米;阿非利加东南部,隆起区域高48米.

(6)世界大洋三个较大凹陷区域:印度洋(印度半岛以南),凹陷深度为112米;加勒比海,凹陷深度为64米;加利福尼亚以西,凹陷深度为56米。此外,在巴西沿海和佛得角群岛附近区域,也有隆起和凹陷15米左右的几个区域。

二、海洋形成原因:

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墨西哥湾流,最狭窄处也宽达50里,流动时速可达4公里每小时,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横过北大西洋,调节北欧的气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类似的暖流,从热带流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气温。

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于同样原理,两极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达赤道时,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随着表面海流流向两极的暖水。

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过一般来说,主要的海流都是沿着各个海洋盆地四周环流的。由于地球自转影响,北半球的海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的流动方向则相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洋

海洋 百科

其实无需要提问的,百科里都有了的吧?!我帮你整理了一下~~

①海洋的定义

约占地球表面积为70.9%的盐水水域,称其为海洋,分布于地表的巨大盆地中。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5%。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有科学家又加上第五大洋——南极海,即南极洲附近的海域),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四大洋在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即南极海(又称南部海〔Southern Ocean〕)大片相连。传统上,南极海也被分为三部分,分别隶属三大洋。将南极海的相应部分包含在内,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水总面积的49.8%、24%和20%。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屿包围。更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亚洲的地中海(介于澳大利亚与东南亚之间)、加勒比海及其附近水域、地中海(欧洲)、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

②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宽阔。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也很少。世界共有4个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地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③洋流的产生

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墨西哥湾流,最狭窄处也宽达50里,流动时速可达4里,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横过北大西洋,调节北欧的气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类似的暖流,从热带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气温。

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于同样原理,两极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达赤道时,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随着表面海流流向两极的暖水。

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过一般来说,主要的海流都是沿着各个海洋盆地四周环流的。由于地球自④海水的盐分

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百分之三点五。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

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结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留下来,逐渐积聚到现有的浓度。

海洋所含的盐极多,可以在全球陆地上铺成约厚1500米(约600呎)的盐层。

⑤海浪

波浪不断在海上翻滚,有时波平如镜,有时却巨浪滔天。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发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过海面的风引起,远处暴风雨所搅起的波浪,可能移动数百里才抵达岸边。

浪与浪之间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过10尺。不过在暴风雨中,波浪可能高得惊人;1933年,在太平洋录得的更 *** 浪高达112尺。

浪有波峰,即浪的最顶端。也有波谷,即海浪的更低处。

波引起更大正位移的点,在波的曲线上表示为一个高点.在任一确定时刻,在一个波长范围内,波所到达的各点都处于不同的振动状态,振动达到正向位移更大值的位置。振动达到负向位移更大值的位置称为“波谷”。如水面波,凸起的更高处是波峰,凹下的更低处是波谷。海洋的海浪,潮汐还可以发电。

⑥大陆架

少数像火山岛之类的陆块,边缘会陡峭地落入海中。但在大陆周围,大多数是覆盖著浅浅海水的架形陆块,是大陆的延伸部分,称为大陆架。大陆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约650英尺,然后陡峭地落下到海底。大陆架的陡边称为大陆斜坡。大多数大陆架延伸至离岸约50英里处;有些狭窄得多;不过,西伯利亚北岸的大陆架却宽达800英里,远伸入北极海内。世界大部分渔获,都是来自大陆架上丰饶的水域;各国更声称拥有其海岸以外大陆架的 *** ,把其中的石油、矿藏和其他货源据为己有。

⑦海岛

有一位老航海家曾经说过:“海洋里的岛屿,像天上的星星,谁也数不清。”这句话形容了世界海岛之多,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海洋中岛屿究竟有多少,很难说出一个准确数目来。有人说20万左右,有人说10万左右。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呢?这要看你用什么 *** 和标准去计算。

在海洋里,有些地方在水面上露出一块几平方米的礁石;有些地方的珊瑚礁像一串串珍珠,撒布在海面,潮水退下时,便露出一排排的礁石,海水涨上来时,有被淹没在水下。如果把这些只要露出海面的礁滩,都算作是岛屿的话,那么,说世界上有20多万个岛屿,可能有一定道理。

如果根据世界各国出版的地图书中发表的海岛数目统计,世界上有10万个左右的海岛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世界各国统计计算的标准、 *** 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把10平方米以上,或100平方米以上的礁石就算做海岛;有的把500平方米,甚至1平方公里以上海洋中的小块陆地才算岛屿。显然,标准 *** 不同,所统计的数目也就不同。如印度尼西亚,它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印尼 *** 有关部门统计为13000多个,而印尼海军统计为17000个。一个国家不同部门统计的海岛数目就相差约4000个。

全世界岛屿的面积共约97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15。

⑧对海洋的探索

研究海洋的科学是海洋学。

早在史前人类就已经在海洋上旅行,从海洋中捕鱼,以海洋为生,对海洋进行探索。在航空发展之前,航海是人类跨大陆运输和旅行的主要方式。对深海海底的探索一直到10世纪中才真正开始。虽然今天人类对海洋用潜水球、潜水艇深海还所知甚少。

海洋不是地球的特产:

海洋不是地球的特产,其他的行星或者卫星上也有海洋,有的比地球多好几倍,有的比地球少好几倍。

⑨海洋与气候的关系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更大的储热体。海流是地球表面更大的热能传送带。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像台风,飓风,就是在海洋上空,由海洋的蒸汽形成。但是,海洋也会发威,而且也是很厉害的。

同名小说

书名:海洋

作者:黑洁明 著

出版日期:2006-6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定价:¥4.50元

内容:

上天明鉴,她真的不是故意要偷窥,

只想弄清楚同是老板为何命运大不同?

她忙得像陀螺,

他却悠闲四处晃。

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被逮个正着,

她干脆光明正大地与他攀交情、结善缘。

瞧他身材壮硕魁梧,

堪称 *** 一名,

没事竟然跑去买一堆精致的女性内衣?

什么?

那些东西是买给她穿的?!

老天!

这下她真是丢脸丢到太平洋去了!

小学生海洋知识资料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扩展资料:

探索海洋

研究海洋的科学是海洋学。早在史前人类就已经在海洋上旅行,从海洋中捕鱼,以海洋为生,对海洋进行探索。在航空发展之前,航海是人类跨大陆运输和旅行的主要方式。对深海海底的探索一直到20世纪中才真正开始。虽然今天人类对海洋用潜水球、潜水艇探索,但对深海还所知甚少。

地球深处的海洋

地质学家通过实验室模拟,在人们最意想不到的地表之下1000多公里的地层深处找到了水。在温度达1000℃以上、并且承受高压的矿物岩里,可能储藏着相当于地球所有大洋中水量之5倍的水。而且该项发现还很可能有助于弄清地球是如何形成和发育的。

在地表之下650公里至2900公里的深处,是围绕在富含铁质的地核周围的高热、高压物质。日本东京科学院的专家估计,在这被称为下部地幔的矿物质中,可能包含有达到其自身质量0.2的水。已有的行星理论,推测了在其形成之初所出现的早期蒸发物质的数量,如水和二氧化碳的数量。这个发现预示着地球初始阶段混合物质的数量,可能已经超出了过去的预料。

奇怪的海洋

千百万年来,地幔像一只盛有热汤的锅子一样,处于剧烈的搅拌与动荡之中,这使得地幔的构造层带运动,并且使地幔的化学成分混合。粘性更大的地幔会搅拌与动荡得更快。在下部地幔中由矿物质形成水,可能也会影响地幔的构造层带,使之不容易下沉到地层更深的地方。当构造层带下沉、加热和受挤压时,它们释放的水可能会软化围绕的地幔,以及松缓它们的下沉通道。

在稍高一点的地幔中,即在大约地表之下400公里至650公里之间深度的区域叫做转换带,因为它位于上部和下部地幔之间,在这里就可能存有相当于几个大洋的水。科学家发现,在下部地幔的矿物质中,可能保留有大约其上位岩石质量之十分之一的水,但因为下部地幔的体积比转换带的体积大得多,所以它具有相当多的水。

英国布利斯托尔大学的地质学家认为,该项发现有助于推进有关在地幔之中锁存有多少水的争论。他说直到现在,大部分人仍坚持认为在地幔中没有多少水。此外,在两年前进行的另一项类似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地幔之下根本没有多少水。

日本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模拟下部地幔,他们采用了构成该区域之大部分的三种矿物质进行研究。他们设计应用了一种多砧的特殊实验装置,以再现地幔下变化异常剧烈的苛刻条件,同时对矿物质用硬齿挤压和加热。

在大约1600℃和25万个大气压下,他们应用二级离子质量光谱测定技术,测定了氢的数量,该技术使离子束冲击矿物质,并探测从矿物质表面放散出的离子。已有的其他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等矿物岩中得到的任何氢,都来自于其间存囿的水。最后,专家检测到了比实验预想要多得多的氢,从而得出了目前的结论。

大海的颜色

翻开世界地图集,黄海、红海、黑海、白海会映入我们的眼帘。太阳光线眼看是白色;可它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所组成。这七种光线波长各不相同,而不同深度的海水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束。

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光束射入海水后,先后被逐步吸收,而波长较短的蓝、青光束射入海水后,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细的、悬在海洋里的浮体,便向四面散射和反射,特别是海水对蓝光吸收的少,而反射的多,越往深处越有更多的蓝光被折回到水面上来,因此,我们看到的海洋里的海水便是蔚蓝色一片了。

既然海水散射蓝色光,那么不论那个大海都应该是蔚蓝色的,但实际上,海洋却是红、黄、蓝、白、黑五色俱全,这是由于某种海水变色的因素强于散射所生的蓝色时,海水就会改头换面,五色缤纷了。

影响海水颜色的因素有悬浮质、离子、浮游生物等。大洋中悬浮质较少,颗粒也很微小,其水色主要取决于海水的光学性质,因此,大洋海水多呈蓝色;近海海水,由于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所以,近海海水多呈浅蓝色;近岸或河口地城,由于泥沙颜色使海水发黄;某些海区当淡红色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时,海水常呈淡红色。

中国黄海,特别是近海海域的海水多呈土黄色且混浊,因为淮河、碧流河、鸭绿江及朝鲜半岛的汉江、大同江、清川江等注入黄海,河水携带泥沙很多,使近海水呈黄色,所以得名黄海。

不仅泥沙能改变海水的颜色,海洋生物也能改变海水的颜色。介于亚、非两洲间的红海,其一边是 *** 沙漠,另一边有从撒哈拉大沙漠吹来的干燥的风,海水水温及海水中含盐量都比较高,因而海内红褐色的藻类大量繁衍,成片的珊瑚以及海湾里的红色的细小海藻都为之镀上了一层红色的色泽,所以看到的红海是淡红色的,因而得名红海。

由于黑海里跃层所起的障壁作用,使海底堆积大量污泥,这是促成黑海海水变黑的因素,另外,黑海多风暴、阴霾,特别是夏天狂暴的东北风,在海面上掀起灰色的巨浪,海水抹黑一片,故得名黑海。

白海是北冰洋的边缘海,深入俄罗斯西北部内陆,气象异常寒冷,结冰期达六个月之久。白海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掩盖在海岸的白雪不化,厚厚的冰层冻结住它的港湾,海面被白雪覆盖。由于白色面上的强烈反射,致使我们看到的海水是一片白色。彩色的海,是大自然的杰作。

海洋文化

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海洋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李二和《舟船的诞生》一文中,后被国内外学界陆续引用。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人类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人类的特性,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渴望。

人类对水的依赖是如此的强烈。只要有水流经过,人类就会逐水漂航。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及古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莫不缘此而生。同样,在海洋上,只要有海岛(在人们的视野)出现,人们就会乘舟船逐岛而去,从而建立起陆海之间的文化交往。古代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被一步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土广袤的大陆国家,黄河、长江作为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并使中国以其古老的文明著称于世;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漫长海岸线和辽阔海洋的海洋国家。伟大的中华民族同地中海国家一样,都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不仅早在7000年之前就创造了辉煌的航海历史,而且远在7000年频繁而漫长的航海中,把最早的人类文明、古代文化和科学技术带到了美洲和世界各地(李二和《中国水运史》绪论)。

这是由世界各地先后出土和发掘的大量的、历代文物及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历代古文献资料的研究,包括多次有关中国海洋文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果所达成的共识。

在中国浙江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五支木桨。其中一支残长为62.4厘米,残宽为10.8厘米;另一支残长为92厘米,残宽9厘米。经碳14测定,五支木桨距今年代为7000年左右,属母系氏族社会遗物。同层出土的还有近百种动植物和带有榫卯和企口板结构的房屋建筑所用的木料遗存,还有炭化稻粒等。

这证明,渔猎和采集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姚江从遗址的西部和南部流过,南为四明山,与河姆渡隔江相望。遗址海拔仅3—4米,在古代可能是一片汪洋或低洼的沼泽地。值的特别注意的是,在出土木桨的桨柄与桨叶结合处,阴刻有弦纹和斜线纹图饰。由此证明,如此雕工精细的木桨,决不是最原始的,当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化过程。

那么原始木桨的出现,应当更早一些,可能在8000年左右(李二和《中国水运史》第1章中就作了大胆的推论)。无独有偶,同样是在浙江杭州,在萧山跨湖桥新石器遗址,又出土挖掘出了一只独木舟。经碳14测定,这只木舟的距今年代为7500—8000年,这恰与我们在《中国水运史》中的推断相吻合。应当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这是迄今在中国发掘到的一只最早的独木舟(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海洋趣闻

1、黑海,古希腊人称之为“胸怀宽广的海”。

2、死海,只是一个内陆盐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

3、地中海,罗马人称之为“地球中央的海”。

4、爱琴海,是以一个古代雅典国王伊格尤斯的名字命名的。

5、七个海,这是一个古代水手的术语,意思是:红海、地中海、波斯湾、黑海、南海、里海和印度洋的总称。

6、马尾藻海,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洋(地理名词)

关于海洋百科大全解说和海洋的解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