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出生于鲁国,年少时期丧失双亲。连遭打击的的他发奋学习,20岁时在鲁国已经小有名气了。为啥孔子受欢迎呢?因为他学到了六项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虽然现在看起来好像也没啥,但在当时那个没几个人上过学的时代,这些都是很高级的技能。孔子回到鲁国后就被任命成了官员。虽然官不大,但是从基层干起慢慢熬几年,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不过,孔子有更高级的想法,当官不是他的追求。因为他要去学习,学习使他快乐。而且不仅要自己快乐,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快乐,这就是教育,教育才能改变世界。
于是孔子辞职了,抱着只有教育才能拯救这个乱七八糟的世界的想法,弄了一个民办学校出来,自己当校长。在孔子那个时代不是没有学校,但绝大多数都是官办的,只有贵族才能去上学,目的就是培养当官的。
而孔子这个学校啥人都收,据说只要你带点肉干来当学费就可以入学。因此孔子的学生啥人都有,既有像子贡这样的大富豪,也有像颜回这样的穷光蛋,这就是孔子说的有教无类。
孔子自己也时刻保持进步,在办学后特意跑到了周王朝的国都,找了一位特级导师进修。这位特级导师就是道家的鼻祖——老子。
当时各个诸侯国打成一锅粥,只有周王朝那里保留了很多正统的东西,而老子大概相当于周王朝图书馆的馆长,可以说是全国最有学问的人了。
所以,年轻的孔子跟着老子学习了半年,留学归来的孔子更成了香饽饽,跟随他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可就在这个时候,鲁国爆发了内乱,大臣专权居然把鲁国国君给赶跑了。
孔子对于礼仪一向很重视,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当然不能接受,于是他离开了鲁国去了隔壁齐国。不过也得不到重用,待了几年之后又回到了鲁国。后来,鲁国换了新国君,但实权还是控制在大臣手里。这时候的鲁国可以说乌烟瘴气,所以大家都盼着能有人来拯救一下这个国家。
看来看去,好像只有孔子值得信任。这时候的孔子已经50岁了,名气很大,但没有做官,还在当自己民办大学的校长。于是鲁国人民掀起了一个只有孔子才能拯救鲁国的运动,从老百姓到孔子的学生,乃至鲁国的高层都希望孔子出来当官。
孔子在51岁那年终于出山做官,而且只花了几年的时间就成了鲁国的宰相,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大有崛起之意。
有一次,鲁国和齐国外交谈判,当时齐国和晋国是两大强国,齐国想让鲁国臣服于自己。谈判刚开始齐国就叫上一帮舞刀弄枪的人,想吓唬吓唬鲁国的国君,孔子直接挡在鲁国国君前面,反倒是把那帮人给吓退了。
大家可能奇怪了,孔子一个文人怎么吓退那些士兵?孔子可不是什么文弱书生,相反生猛的很,据史记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因为尺这个单位在各个时代长度不一样,所以孔子到底有多高是有争议的。有可能是1米9,也有可能是2米2。要知道在春秋时代,大家的平均身高也就1米6。
而且,据说孔子的力气特别大,这可能是遗传,孔子的老爸是个武将,据说当年能一个人托住城门,这么个人站在你面前,搁谁谁不害怕,而且孔子还藏了一个心眼,来开会的时候带了鲁国的军队来,这么一闹,鲁国的军队也上来了,齐国人看讨不着什么便宜,就让那帮人下去了。
不过齐国人还不死心,想羞辱鲁国,就让一帮小丑上来跳舞。按理说这么严肃的场合肯定是不能表演这些东西的,就好像咱们国家请别人来开会,然后在人民大会堂给人家表演耍猴,这太不礼貌了。
在孔子那个年代,对礼仪特别讲究,于是孔子下令把那帮小丑全给砍了,齐国国君被吓个半死,说好的孔子就是一个书生,这下手也忒狠了,但是他也不能说啥,因为孔子这么做,当时的礼仪制度都是有根据的。
所以在这次的外交斗争中,虽然鲁国最后依然在名义上向齐国臣服,但孔子还是为鲁国争取回一些被齐国侵占的土地,这对于弱国来说已经是大胜利了。
后来,齐国给鲁国国君和重臣们送去了许多美女,他们也因此沉迷享乐。孔子对此非常失望,辞了职带着徒弟们出国了,开始了他长达十几年的漫游生活。
在这十几年中,他带着弟子们几乎走遍各个国家,但迎接他们的只有一次次的失望。在这个战乱不断的时代,大家都忙着争权夺利,孔子想要传播仁政思想根本没人稀罕,还总遭到各种人的各种冷嘲热讽。
孔子这一生教出了3000多个学生,在那个只知道打仗的年代,孔子的行为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他的一生都想让世界变美好,虽然最后也没能实现,但是他的思想却传承了下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长期以来,不管是理论界学术界,还是一般居民生活认知,孔子都被定论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在两千多年的王朝社会中,孔子一直被奉为读书人的祖师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输出,孔子学院坐落全球。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成为一般中国人乃至世界其他人群的共识。所以,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个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老师。实际上,就典籍资料的描述来看,孔子长得高大威猛,孔武有力。政治上,孔子当过法院院长(司寇),也毫不犹豫地杀过人(上任七天杀少正卯)。所以,真实的孔子,既不和善,也不可近。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荀子》说:“仲尼之状,面若蒙倛”
荀子是战国后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正宗的儒家学子,比孔子小两百四十多岁。荀子的两个学生可谓是大名鼎鼎,比荀子厉害得多了,一个是韩非,一个是李斯。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所以,理论上讲,荀子对孔子相貌的描述,相对较为可信。
《荀子》是最早描述孔子长相的典籍资料。《荀子》说:“仲尼之状,面若蒙倛。” 意思是说,孔子的面貌就像戴在头上的面貌狰狞的驱邪的面具。倛是面具的意思。蒙倛是古代腊月用来驱逐鬼神的面具画像。面具的特征是方脸丑面,凶神恶煞。所以,后人一般认为孔子脸方而丑,长得不好看。所以,从《荀子》的记载来看,可以肯定地说,孔子绝对不是慈眉善目。
2、《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是中国之一部纪传体史书。在中国所有的史书资料中,《史记》是最受人推崇和信服的,没有之一。所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的记载。所谓长人,即高个子。所谓异之,即以之为异,也就是罕见不寻常之人。
根据吴承洛先生《中国古代度量衡史》的推定,周代尺的长度较小,一尺合今天的19.91公分(厘米),九尺六寸就是1米91。比姚明矮一些,和穆铁柱差不多。
就说这个个头,说孔子高大威猛,孔武有力,应该是相称的。
3、孔子他爸“叔梁纥”就是一个高大威猛孔武有力的人物,儿子像老子,天经地义,也符合遗传逻辑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音he)。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叔梁纥是鲁国著名的武士,与狄虒弥、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
冷兵器时代,高大威猛,强力过人,就是一个人更大的本钱。叔梁纥有两次重大战功,被封为陬邑大夫,其中一次是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按一般生活常识,没有过人的突出的身高、体能、膂力,单手托住城门是根本不可能的。
老子英雄儿好汉,孔子长得像他爸是正常现象,但也不绝对,至少说是大概率事件。
孔子是正宗殷商王室后代。大名鼎鼎的商纣王叫帝辛,是老三,老二叫仲衍,老大叫微子启,三个是同母兄弟。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商丘,就是宋国。微子启传位与老二仲衍,仲衍的八世孙叫孔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后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在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活到74岁才死,当时来说是高寿的。在65岁时与颜氏野合生下孔子,说明这个老爷子身体状况很好。
4、孔子长得像阳虎,而阳虎也是一个高大威猛孔武有力的厉害人物
在《论语》的“子罕”篇和“先进”篇中,两次出现“子畏于匡”的记载。是说,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匡地被人抓了起来,关了五天,差点饿死,害怕得不得了。为啥呢?是因为孔子长得像阳虎,而阳虎又作践过匡人,并非善类。孔子相貌不好看,怎么解释,匡人不信,所以被困。
《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较为具体,说,------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当时的情况是,孔子一行人从卫国出来,想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不信孔子从卫国来,但熟悉卫国的宁武子。最后,孔子派一个随从跟随匡人到卫国,给宁武子做家臣,匡人才放行。
阳虎是啥人呢?阳虎是鲁国季孙氏的家臣,犯上作乱犯了两级,可谓乱臣贼子。阳虎有勇有谋,胆大心细,手段凶狠,无所顾忌,不按套路出牌。组织士人控制季孙氏的家政,并通过季孙氏控制鲁国国政。历史上所谓“陪臣执国命”,阳虎是之一人,也是唯一一个人。有个成语叫“养虎遗患”,其实极有可能是从“阳虎遗患”演绎而来。
孔子一生,最惧最恨最服的人就是阳虎。阳虎也想交往孔子,但孔子对阳虎的做派和做法有看法,所以一直没敢上前。阳虎是正宗的法家行经,尽管当时还没有法家。阳虎唯利唯名,不讲礼仪,不讲仁德。后面的“田氏篡齐”“三家分晋”与阳虎作乱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阳虎没有成功罢了。
历史资料没有记载阳虎长得啥样,但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时代,一个人能够作为领军人物,肯定在身材体格相貌膂力等上面有过人之处,并且身体力行。作为家臣,高大威猛,孔武有力,才是更大的本钱。
上一篇:2024年深圳2月份温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