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科普 > 正文

生活小常识案例(日常生活小常识ppt)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生活小常识案例,以及日常生活小常识ppt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日常生活中有科学吗?并试着说说理由。

1、每根铅笔的使用寿命差不多相当于写4、5万个单词,或者画一条56公里长的线。

2、上班的危险性从统计学上来说不亚于战争,过劳死、上班路上可能碰上的意外事故都加重了危险系数。

3、一天当中最可能降雨的时间是早上7点,最不可能的时间是凌晨3点。

4、谷歌公司的英文原本不是“google”,而是“googol”,后者意为10的100次方,指的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比宇宙中所有的基本粒子的数量总和还多。后来因书写失误,“google”才出现在公共场合,并被认可。

5、 *** 数字最初是由印度人发明创造的,后来被 *** 人掌握、改进,并在欧洲、亚洲等开始传播使用。

6、人在晚上的身高比早晨时矮1%左右。

7、2520是最小的、能被1到10中的每个数都除尽的数。

8、如果一个房间里有23个人,那么其中两个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是50%。如果有75个人,那么其中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99%。

请举几个例子说明日常生活中有科学吗

有,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1、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2、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 *** 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3、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4、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5、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更大。科学小常识

6、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7、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8、冰冻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9、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10、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关于生活的小常识问题.

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构成。表皮是皮肤最外面一层。表皮由外到里,又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五部分组成。手,足的角质层相对较厚。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内侵。如果反复摩擦,角质层为了更好的保护下面的皮肤组织,会变厚变粗糙。

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知识得现象或例子及其应用的原理

1我们可以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是因为光的反射

2船浮于水中是因为水的浮力

3千斤顶顶起物体利用水的压强

4飞机利用上下机翼的气压差产生向上的力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 *** 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 *** 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而凉粥或饭,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后,温度就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将锅底的粥烧焦。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加热凉粥或饭时,要在锅里多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性。此外,还要勤搅拌,强制进行对流,这样可将粥进行均匀加热。

二、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当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100℃,内层温度略高于100℃。此时,锅吸收了很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100℃的锅的外层就继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铁、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见面熟”。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

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得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还减少了营养的损失,肉又熟得快即“见面熟”。用这种 *** 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

四、冻肉解冻用什么 *** 更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

用接近0℃的冷水更好。因为冻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因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0℃。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升温的 *** 也是科学的。

生活小常识!可以帮我解答吗

十分错误。

案例一:

2004年12月31日 《法制播报》电视栏目报道:长沙市张女士染发后出现中毒症状,头痛的像要爆炸一样,头一天症状是脑供血不足,脑血流减慢 。到了第二天,心脏很痛,心脏缺血,再过三四天,肺部也感染了。后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医生诊断为化学物质中毒,属于过敏性反应。

案例二:

2003年10月26日上海《新闻晨报》:家住青岛市的林女士天生的一双巧手,经她手中做出的发型,没几个顾客不满意的,被誉为店里的首席美发师。今年上半年她怀孕了,本来她也曾想清静一段时间,可经不住店里老板的游说,又顾及老顾客的面子,所以一直还是挺着大肚子为客人剪发、染发,直到分娩前半个月才罢手。林女士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十月怀胎,最终产下的竟是一个无脑的畸形儿。她不禁捶胸顿足,自己既没有近亲结婚,也没有遗传疾病,怎么会“横遭厄运”呢?查来查去,最后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原来竟是染发剂惹的祸。

案例三:

2001年4月份《中国妇女报》:北京的刘女士常常去发廊染发和焗油,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常常睡不着觉,夜半辗转反侧,出现了神经衰弱的症状。近来,刘女士常常出现肠绞痛,于是她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大夫详细询问了她的生活情况之后,给她查了血液,结果血铅浓度超标。

案例四:

1995年11月5日《长春晚报》:哈尔滨市之一医院先后收治6例(5女和1男)因经常染发而致血液病的患者,其中一人因救治无效死亡。

案例五:

1996年7月12日《吉林卫生报》:美国明尼苏大洲40的女性白血病患者与使用染发剂有关。北京友谊医院发现,近年来中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许多人有染发史。

案例六

2003年8月初长春市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L女士因染发过敏英年早逝。

L女士是该所的科研骨干,40多岁,身体一直不好头发又有些花白,显得苍老,同事劝她染发,没想到染发当天她头部开始肿胀、睁不开眼睛、头皮流水、流脓,用了一些脱敏药也无效。第二天全身浮肿、腹部溃烂流水流脓,去医院诊断为染发过敏,住院脱敏治疗。第三天,她撒手人寰,留下了13岁的儿子和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同年9月一汽集团一职工因染发诱发白血病,不治身亡。

案例七

2004年1月28日《楚天都市报》报道:一位名叫汪汉洲的中年男子在关山某发廊染发后猝死,医生诊断结果是染发剂中含有的有毒化学物质过敏致死。

权威评论:目前市场上的染发剂大多属于苯胺类化学合成有毒染发剂,其中含有20多种有毒物质。有毒物质通过发髓、呼吸、皮肤等多种方式进行体内参加血液循环,一旦进入体内很难排出,在体内蓄积,专家指出,当蓄积的毒素超过1时就会导致皮肤癌、膀胱癌、淋巴癌、白血病等,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大家都知道化学染发剂的危害,但由于以前没有替代产品,绝大多数消费者要染发不得不用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和破坏发质的苯胺类化学染发剂。

以上是有关化学染发的一些相关的报道,当然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朋友也使用化学染发,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出现,但是化学品对于人体的伤害是与日累加的,所以大家应当引起重视。

看看这些,你应该知道了吧。染发不仅不会让你变聪明,还有害你的健康!

生活小常识案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日常生活小常识ppt、生活小常识案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